-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的第七要素及新闻见证者.doc
PAGE
PAGE 14
新闻的第七要素及新闻见证者
【摘要】作者提出新闻应有第七要素,即“有人证实”新闻的发生(Who confirmed),构成新闻的第六个W。新闻大量报道的是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让受众确信新闻“能被证实”。新闻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某人说发生了什么或某人看见发生了什么。同新闻其他要素相比,这个第七要素唯新闻所独有,其他叙事作品(例如文学)都有人物、时间、地点和怎么样的“五个W和一个H”,无须“有人证实”。新闻第七要素同新闻源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性质与作用截然不同。新闻第七要素指明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旁观者――其中也包括记者――对事实的见证,凡是他们听来的消息不包括在新闻第七要素之内。事实见证者在新闻中出现,不仅是新闻的重要形式,也是事件新闻固有的标志。
【关键词】新闻第七要素;新闻来源;新闻见证者;新闻的见证方式
稍有新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新闻有六要素,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即五个W一个H。但还有一个特殊要素长期被人们所忽略,就是“有人证实”(新闻的发生),可用英文Who confirmed表示。没有这个第七要素,新闻将成为无头告示,如凌空而降之物,让受众蒙头转向。在纯新闻时代,“有人证实”是一切规范新闻必不可少的成分,严谨的记者和媒体今天仍然坚守着这一要素。
一、新闻第七要素与新闻源的区别
指出谁能证实新闻的发生,是任何事件新闻必备的内容,否则新闻会让受众感到唐突和无据,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无论报刊还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第一句话,总是从“本报记者从市政府了解到”“本台记者现场看到”“据目击者说”这类言辞开始,让受众明了新闻来自客观世界,有人能证明它的发生,不是媒体的杜撰。
新闻第七要素不仅不能缺少,而且是新闻的重要部分,其他任何意识作品都没有“谁来证实”这个要素,只有新闻是个例外。记者除了陈述事实的内容外,还必须交代是谁目睹了事件的发生,向受众提供新闻发生的证据。新闻既然是对客观事件的实录,把目击者的见闻告诉受众,是新闻特有的属性,并通过特定的形式呈现。
在报刊诞生初期,一些报道就使用“有人证实”这一要素,交代新闻内容的由来。1609年的美国《公共事件》报在一条消息中说:“天花以罕见之规模在波士顿猖獗一时后,目前势头已大为减弱。据悉,此次染病者的人数远远超过了12年前该瘟疫造访此地时,然而这回袭击却不如前番那样致命。”1704年《波士顿新闻信》在一条消息中报道:波士顿4月18日,西尔船长(Captain Sill)由牙买加抵达,行程约四周,他说他的人在那里仍然病重。[1]1857年香港《?I剌报》的中文版《香港船头货价纸》有条一句话新闻说:“兹接到上海新闻纸云,现在,湖北武昌府与汉口镇复被长毛攻破。”[2]这三条新闻都有第七要素(黑体字),只不过仅仅一笔带过,非常简略。作为“有人证实”这个要素的雏形,后人通常将其视为新闻来源。
但这种写法表明,早期的新闻已形成一种技巧性规范,即新闻的主要事实一般不是由记者说出,而是借助他人之口陈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是客观报道盛行的时期,中西方记者在大量事件新闻中都以第七要素证实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1923年5月6日,津浦路特别快车在山东临城、沙沟间遭到土匪洗劫,《京报》、北京《晨报》、《济南日报》、济南《大民主报》、北京《益世报》都作了报道,叙述重要细节时都援引“京浦路局局长孙凤藻报告略谓”“铁道房工人声称”“据苏代正段长电称”“脱险来济南之陈君云”等当事人的谈话,证实土匪抢劫和扣押人质的经过。[3]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许多报纸、广播引用失业工人的抱怨和谩骂,证明美国媒体对下层民众困境的报道是真实的。但当时胡佛总统与许多官员矢口否认工人的贫困和美国的经济困境,不同意从国库拨款救济穷人。[4]
有人会反驳,此文提出的这个第七要素不就是“新闻来源”吗?这不是什么新话题!不错,新闻的第七要素和新闻来源确有相似之处,很容易被人视为同宗等意,但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包括新闻稿来源、新闻事实来源和新闻转发的媒体来源。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写道:新闻来源是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主要有记者采访、通讯社电稿、公众来信来稿、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
新闻第七要素指的不是新闻来自何处,而是事件亲历者的自述,向受众证明新闻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其内容包括:(1)事件亲历者述说新闻事件的始末或看法;(2)指出事实提供者的姓名、身份,即使隐瞒其姓名和身份,也要暗示当事人的存在,比如“不愿透露姓名的目击者告诉记者”“旁观的王先生说”“介绍这些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