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曹植的生命意识及其在诗文中的体现.docVIP

曹植的生命意识及其在诗文中的体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植的生命意识及其在诗文中的体现.doc

PAGE  PAGE 6 曹植的生命意识及其在诗文中的体现   [摘要]纵观曹植的诗文,贯穿着一种普遍的精神――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反映为渴望建功立业来求得生命价值的永恒,因本体生命意识的增强而对生命短暂的吟叹,对整个社会群体生命的悲悯情怀,以游仙形象表现渴求自由的幻想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曹植;生命意识;诗歌主题   生命问题是人类面对的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因为一切生物都本能地恋生惧死,从而有喜生悲死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生命意识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成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思考到的内容,更成为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高唱亦或是哀吟。   关于曹植诗的创作风格,钟嵘《诗品》这样评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①这个评价非常精准。曹植作品不但具有阴柔美、婉约美、雄奇美,同时又充满慷慨悲凉的生命意识。   一、渴望建功立业以求得生命价值的永恒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明确表达了他的人生终极追求:“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②曹植位为藩侯,完全可以过一种富贵享乐的生活,但他不愿如此虚度一生。他一心只想投身政治,在安邦定国、救民于水火的事情上有所建树。他希望通过建立不朽的功业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永恒。《左传》有“三不朽”思想:立德、立功、立言。曹植对于生命价值的考量完全符合儒家“三不朽”的道德伦理生命观,对于他来说,投身政治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建功立业才是声名不朽的最大保证。他奉为最高价值的是以功业垂名,而非以文章传世。   曹植早年的代表作《白马篇》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表面上寓意于幽并游侠,其实是作者自况。通过这样一个英雄形象,表达出他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对国家有所贡献的愿望。《薤露行》是曹植借乐府旧题写作的新辞,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天地浩瀚无穷,但人处在世间却显得渺小,就像轻易被风吹起的尘土,无所寄托。???想让短暂的人生过得有价值,应该施展才华,效力于明君。   曹植其他很多诗文中也流露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美女篇》中以美女自喻,表现自己志存高远却没有人能理解,渴望有所建树却只能游离于政治之外,正值盛年却无法施展抱负,无奈只能在夜晚“长叹”。《浮萍篇》中以弃妇自喻,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恭敬勤劳却无端被抛弃。曾经像琴瑟一样和谐,如今疏远得像商星和参星一样。这表面上是弃妇对自己感情生活的反思,其实曹植是借此提出心中的疑问。进而言之,这首诗明写弃妇,其实是曹植政治上的失意之作。《盘石篇》则以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的感慨表达本心,曹植也像孔子一样,有心用世却不得施展才华。孔子想要乘木筏漂扬过海,但曹植被迫数次迁徙,有孤独飘零之感,即使郁郁不得志,却连像孔子一样远游的潇洒都难以奢望,不由心生感慨。   二、因本体生命意识的增强而产生的哀思   因本体生命意识的增强,曹植对生命产生了无限的哀思,他的哀思主要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有限人生和无限宇宙之悲剧矛盾的深切体验。魏晋时期,生命主题在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建安文人倒不单纯喜生悲死,他们更多地忧惧生命短暂而功业未成,曹植尤为如此。他才高八斗,遭遇坎坷,壮志难酬,愤懑难平,所以在这一方面他比同时代其他文人有更深刻的体验。曹植早期已有了对生命短暂、倏忽易逝的感慨。《感节赋》云:“惟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耀。”⑤《箜篌引》云:“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⑥这一句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疾风吹向灿烂的太阳,太阳迅速向西方落下,一天就这样流逝。“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⑥美好的年华没有第二次,百年的时光倏忽间就会过去,一生也转瞬即逝。时光易逝,人生短暂,遥想先民,曹植不由得感慨这都是天命。再联系“天命不可违”,不难理解曹植心中的郁闷:虽然人生短暂是天命难违,却仍忧虑岁月已逝而功业未成。《赠徐?帧吩疲骸熬?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⑦这与《箜篌引》中的“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亦情亦景,用太阳西下之快表现时光之短促。《仙人篇》云:“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⑧俯视人间五岳,曹植感到人生短暂,自己就像暂时寄居在人间一样。《浮萍篇》中的“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⑨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   曹植的哀思还体现为对于生命本体旷世孤独的体验。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曹植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监国使者的监视与迫害、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亲人的疏离,都使曹植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旷世孤独。其《迁都赋序》云:“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⑩曹丕对曹植仍然怀有戒心,忌惮曹植在一个封地时间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