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西苓与小人物的老上海都市想象.doc
PAGE
PAGE 4
沈西苓与小人物的老上海都市想象
【摘 要】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吸引着怀揣都市想象的农村劳动力,然而现实却撕毁了他们的梦。沈西苓坚持将镜头瞄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取向与浪漫主义的影像风格,揭露城市纸醉金迷的本质,展现小人物固守幻想的悲哀,唤起大众的觉醒与反抗。
【关键词】沈西苓;小人物;上海都市想象;十字街头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25-01
一、序曲:天堂――总是遥不可及
上世纪30年代,怀揣着都市想象,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涌入上海。然而奢靡毕竟是富人与资本家的专属品,无根的小草只能空守着自己的都市想象。目睹这一怪象,电影编导们纷纷开始揭露城市纸醉金迷的本质,摧毁这群鸵鸟不切实际的幻想。沈西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镜头诠释小人物的“都市想象”,展现他们固守幻想的悲哀。
二、沈西苓:现实主义的“罗曼蒂克者”
被称为“怪物”的沈西苓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现实主义者。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进步思想的影响;回国后,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遭反动派打压后,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业公司任职。他编导的作品包括《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中华儿女》等。
三、从沈西苓现实主义的创作取向看小人物的上海都市想象
(一)《上海二十四小时》: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上海二十四小时》展现的是一名童工工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一边,陈家(童工的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竭力挽救孩子的生命。另一边,周买办和妻子正在舞厅里享受着生活。富人与穷人的生活相互交织,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沈西苓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用大人物的生活现状来呈现小人物的都市想象。然而想象与现实的边界如此清晰,没有人能够打破屏障。
(二)《女性的呐喊》:被都市想象吞噬的“摩登”女郎。影片中,沈西苓塑造了“大人物”爱娜,一个“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小人物。诚如李欧梵的描述,???啡馆和夜总会是摩登上海的象征[1],也是小人物都市想象的实体化。整天出入“高档场所”的爱娜看似实现了小人物的都市想象,但表面的辉煌掩盖不了其不为上层社会所接纳的事实,她并不属于新世界,不过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三)《十字街头》:蜗居在都市想象中的年轻人。《十字街头》的故事发生在弄堂里,这一城市空间的选择独具匠心,小小的弄堂连接的是传统与现代。它是小人物在大都市的写照:身处其中却格格不入。被标准化生产消磨了灵气的年轻人只能在想象中觅得慰藉。从小杨的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姑娘对爱情的向往,更是年轻人对现代化的追求。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都市想象,却被现实击打得体无完肤。
四、从罗曼蒂克的影像风格看小人物的上海都市想象――以《十字街头》为例
沈西苓的创作取向是现实的,但是在影像风格上却是浪漫的。罗曼蒂克的风格赋予都市想象梦一般的意境,也为喧嚣过后的寂寞更添一份凄凉。1937年上映的《十字街头》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一)镜头的使用。沈西苓擅于通过镜头重塑现实。《十字街头》中,导演通过推摇镜头一气呵成地展现了老赵房间的完整空间。主角登场时,虽是同一场景,沈西苓却通过俯拍镜头在再现房间狭小凌乱的同时,表现了老赵独守空房的孤寂。对都市充满想象的他不愿随友人离去,导演却立马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沈西苓从老赵的视角俯拍窗下的乞丐,意在暗示两人的区别,却通过乞丐的话语彻底击垮了老赵。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他们都是冰冷城市中的小人物。
(二)蒙太奇手法的应用。苏联蒙太奇手法对沈西苓影响很大。《十字街头》中,叙述、对比、回忆、想象片段恰到好处地插入,把蒙太奇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开篇沈西苓就使用了十个摇镜头来展现上海的摩天大厦,对角线式的倾斜构图辅以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给人强烈的压迫感,城市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小人物的生活如镜头般摇摇欲坠。
(三)音乐的运用。沈西苓非常注重用音乐来烘托画面,营造氛围。《十字街头》开篇选择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作为配乐。这是一首以一个人及其全部感情体验为主题的交响曲[2],通篇充斥着愤怒、悲恸、紧张、疯狂的情绪,却在最后篇章用乐观主义消解了之前乐章悲剧性的紧张因素。交响曲与电影内容完美契合,足见导演的音乐把控力。
五、终曲:摧毁想象,再造一个理想
沈西苓描写的都是底层小人物,在阶层流动性极弱的都市,他们的理想不过是黄粱一梦。对于城市的浮华,沈西苓一直抱着批评态度,他犀利地讽刺小人物荒诞的城市想象,却又悲悯于他们的懦弱无知。在后期作品中,他往往为主人公设定看破浮华、投身革命的结局。至此,导演毁灭都市想象、建立革命梦想的意图也更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