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泸水县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种植与应用前景分析.doc

泸水县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种植与应用前景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泸水县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种植与应用前景分析.doc

PAGE  PAGE 8 泸水县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种植与应用前景分析   摘要:指出了泸水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拥有丰富的林下空间,但其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在泸水县大力发展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生种植,将为泸水山区群众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径。基于此,探讨了该县林下紫花大白芨仿野种植措施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紫花大白芨;仿野生;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45-03   1 引言   白芨(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Orchidaceae)白芨属(Bletilla Reichb.f)植物,世界上有白芨属植物6种,我国有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ex A. Murray) Rchb.f.)、小白芨(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华白芨(Bletilla sinensis (Rolfe) Schltr.)、黄花白芨(Bletilla ochracea Schltr.)4个种。泸水县仅分布有白芨和小白芨2个种,白芨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角芨草、紫兰等,傈僳语统称为害必丘。白芨为多年生草本,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株高30~60 cm,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白芨块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根含有白芨甘露聚糖,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   小白芨的干燥块茎瘦小而干枯,药效较差,其他种类的药效也均不及白芨。紫花白芨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白芨同时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其干燥块茎还可作为食材使用。   泸水县有部分企业自2013年起在林下试种紫花大白芨。目前,全县种植规模不超过1.3 hm2,从部分企业的收获情况看,鲜品产量可达1.5万kg/hm2左右,林下仿???生种植紫花白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林地的遮蔽条件,为白芨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还可减少遮荫设施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 自然概况   泸水县地处云南西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国土面积3702.86 km2,地理坐标为北纬25°33′~26°29′,东经98°34′~99°09′,与福贡、兰坪、云龙、保山相邻,西与缅甸为邻。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纵谷区,地势北高南低,怒江东西两侧分别为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怒江由北向南从两山之间穿流全境,呈“V”字地形,境内最高海拔为4161.6 m,最低海拔为738 m,海拔高差3423.6 m。由于海拔高差极大与高山峡谷等特征,具有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即河谷南亚热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凉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寒带。年平均气温15.1 ℃,大于等于10 ℃年积温4760 ℃,无霜期240 d,年日照时数2025 h,年降水量为1174.9 mm,雨季(5~10月),占全年的78%,多为大到暴雨,旱季(11月~次年4月),降水量占全年的22%。年蒸发量为1155.4 mm ,干燥度为1.02。土壤有赤红壤、黄壤、黄红壤、黄棕壤、棕壤、暗壤亚高山草甸紫色土和石灰土等。   3 紫花白芨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3.1 仿野生环境选择   白芨为兰科植物,具有兰科植物生存的特点,在泸水县白芨分布于海拔1400~2800 m之间,小白芨分布于海拔1100~3400 m之间。大多野生于怒江河谷两岸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草丛中,喜欢阴凉且湿度较大的环境。紫花白芨林下仿野生栽培在泸水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中壤、轻壤或沙壤土,土层厚度不低于30 cm,郁闭度0.2~0.7,海拔在1000~2400 m的旱科瓜、核桃、西南桦等阔叶林下种植,最适海拔区间为1600~2200 m。   3.2 栽培技术   3.2.1 种源   白芨的种子繁殖困难,分株繁殖效果较慢,国内多选择组培育苗为主,仿野生栽培宜选用亩产量高、生长和适应性强的紫花大白芨组培驯化苗,选当年生大小中等,每块带1~2个芽,芽眼多,无虫蛀,无病的假鳞茎作种。   3.2.2 种植季节   泸水县以2~3月紫花大白芨假鳞茎未萌发前种植为佳。   3.2.3 林地清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