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欣赏别出心裁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资料]
欣赏学生的“别出心裁”
晋城市凤台中学 郭宇霞
【案例背景】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数学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精心组织、条理清晰的数学语言或数学结构,它们虽然很完美、精准,但却很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往往缺少主动性和探究性,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成了空谈,所以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努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使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基于这种理念,我在讲授人教版《5.3平行线的性质》时,对课本内容做了以下处理:
【案例描述】课本中有一个例子:图1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
我引导学生通过补全图形,得到图形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很快就求出∠C=180°-115°=65°,∠D=180°-100°=80°。
完成这个例子后,我觉得学生对这种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深,所以又使用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有一个人家中有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摔成了三部分(如图),他想配上相同形状的玻璃,这个人应带哪块玻璃去?
(学生开始热烈讨论,不久,很多同学举起了手)
学生甲:我觉得应带③去。
师:为什么呢?
学生甲:因为我觉得把玻璃③的不完整的两边延长可以得到原三角形的形状。
(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
师:他的方法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乙:老师,我认为带①合适。
(教室内一片哗然,大家集体反对)
师:为什么可以带①呢?
学生乙:把①的两边向右延长也可以得到原来的图形。
(其他学生一起反对:“不可以,如果延长,作出的图形有很多个,形状不确定。”有的同学动手画图举出反例)
师:大家的想法很正确,带①确实不合适。
学生丙:老师,也可以先铺一张纸,把三块玻璃在纸上拼好,画出原图,带这张纸去就可以了。
师:想法还可以,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笨办法,只有带③最合适。
我当时只意识到这个学生竟有这样笨拙的行为,只是含糊的一带而过,就马上回到我的教学思路中。
【案例反思】下课后仔细一想,我刚才在课堂上对丙同学的做法非常不妥,当全班学生都在我预设好的思路上行走时,这个学生敢于跳出我所掌控的教学思路,提出我认为笨拙、但很实用的做法,这是一个难得的“别出心裁”的想法。
这节课我设计“怎样去配玻璃”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们提供了探索和创造的空间,从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始终在思考、在探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成功之处。但我却忽略了学生丙的“别出心裁”,是一个失误,学生丙的想法跳出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模式,标新立异,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老师本应抓住时机点燃这思想的火花,发展想象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可是我却忽视了这一点,放弃了这个机会,课后回想起来感到很惋惜。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切的认识到,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细心、耐心,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别出心裁”,以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教 学 案 例
郭
宇
霞
晋城市凤台中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求职陷阱教学课件.pptx VIP
- 叙事护理案例分享演讲课件-.pptx VIP
-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对象感.ppt
- 审计学(第11版)秦荣生习题答案.pdf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试题(答案).pdf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2800字.docx VIP
- 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解读与集体备课.pptx VIP
-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第四章价值观念.pptx
- CAM软件:Siemens NX CAM二次开发_(4).UGOpenGRIP脚本编程技术.docx
- 口腔正畸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代码357)题库(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