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7(语文版必修2).docVIP

2.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7(语文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7(语文版必修2) 教学目标 : 1、领悟李白不于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2、获取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探究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2、自由阅读,品味语言 3、自主探究,归纳手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熟读全诗,并翻译课文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绘“梦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提到离别,我们脑海里会跳出唐诗宋词里许多美丽而哀婉的诗句:或感伤如“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或蕴接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或缠绵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过,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泪眼,感受不到缠绵让我们一同走近李白,去感受他的浪漫的诗风和傲岸的精神。(展示注明课提的天姥山风景图片)。 二、美读,体会感情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可感的语言,因而我们学习诗歌诵读尤为重要。反复诵读能让我们获得心灵与诗人之心猝然相遇,冥然契合的独特感受。 1、诵读方式:男女生个别对读 第一段: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男生读 第二段首只“渌水荡漾清猿啼”女生读 “脚住谢公亟屐——仙之人兮列如麻”男生读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女生读 第三段:合读 2、学生进行诵读点评。 3、教师小结,并进行诵读指导: ?把握感情 的多变诵读。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诗人的感情的复杂决定了诗句的节奏多变,诵读时应把握感情,灵活处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也飞渡镜湖月”:表现作者对天姥心驰神往的急切和喜悦,应读得轻快些;“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是描绘神仙世界的灿烂辉煌,应读得舒缓,以示其叹服之意。 ?把握句式的特点诵读: 交错使用五、七言句,这种节奏要读得轻快写,如开头一句,前两分句轻读,后两分句稍稍加重,使只之有明显的对比色调。 对句子节奏长短不齐的:如“安能摧眉折要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应重读“安能”并适当延长,以下14字,应一字一顿,读得雄浑有力,掷地有声。 三句一意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读地气势贯通,不应在第二句断开,以免破坏诗意的完整。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通过朗读,相信同学们初步感受了李白的潇洒,狂放和浪漫诗风,接下来,同学们能否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全诗的内容?最好扣住诗题中的梦字。 讨论后明确:入梦之由——蒙游历程——梦中仙境——梦中惊醒——梦后别语。 三、品读,,揣摩语言 鉴赏诗歌,不能忽视对语言的品味,诵读全诗后,找出问中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如: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连”“横”“拔”四个动词连用,写出天姥高耸入云,横云割雾,气势恢弘,高大巍峨的特点,表明作者对天姥的神往之情。 2、“我欲因只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中的飞字,仿佛让我们看到诗人衣袂飘飘,御风而行飞越万水千山的情景,从而表现其梦游路上的急切‘兴奋之情。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依石忽已冥”中的“迷”“忽“表现作者沉迷其间,物我两忘,直至暮云四合之际,才忽然惊觉。 小结李白诗歌语言特点:正如杜甫所说的那样“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正是用这些事雕琢的语言实践了他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主张。 四、研读、明了手法 1、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是诗歌的生命。那么本文是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才用什么方式来抒情的? 集体探究,找到答案后齐读最后一段。 明确:诗歌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现作者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精神。 2、既然要抒发蔑视权贵的精神,为何又要描绘梦境?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师配乐朗读“梦游”部分,声闭眼欣赏并调动想象,体会感情,想象情景画面。 生合作探究,师相机点拨,得出结论: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驰骋在理想王国,故借此表明自己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向往光明。(结合背景分析,引导学生做到“知人论世”)这里运用了古诗词中常用的托梦言志的手。(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运用这一手法的诗歌,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苏轼的《江城子`记梦》等,明了温故知新的道理) 3、既是梦游,中国的名山大川数不胜数,为何偏要梦游姥? 生找到答案后,个别朗读这一段。 生讨论后明确:文章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夸张的修辞表现天姥山的神奇高大。 4师小结诗歌的艺术手法及浪漫风格。 五 、扩读??比较异同 投影《西上莲花山》比较二诗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生回答,师小结) 六、学海导航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关于诗歌鉴赏的方法: 1、反复诵读,捕捉蕴藏在字里行间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