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13(人教版必修四).docVIP

2.7 《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13(人教版必修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 《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学案13(人教版必修四)【学习目标】 1、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 《中国诗学史·词学卷》中写到,“北宋文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性格,简单概括起来,这是一种自律与自放相结合的雅儒风范。宋人缺乏唐人那样一种昂扬活跃的生命动力,长期的书斋生活又培养了他们不同寻常的领悟力与感受力。所以,他们的自放体现为深刻敏锐的人生洞察力,细致精确的审美感悟以及将生活艺术化的美感体验,以致在进行‘非正统’的词的创作时,文人一方面追求雅致清峻的审美风度,另一方面也颇敢于标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抒其情。归根究底,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 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诗歌史的支流便是结合这种倾向发展的。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从屈到宋,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至此,‘感伤诗歌’正式滥觞。”从东汉无名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人群,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到晚唐诗人的创作,“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到了宋代,词因为被人曰之为‘诗余’、‘小道’,便少了一点约束,多了一份自由。在宋代诗歌表现对象日益琐细平淡的状况下,词在文坛上的崛起有效地弥补了感性的失落。‘感伤’这一母题也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归宿。‘词缘情’作为一个传统始终没有被抛弃,即使言志的作品,其中包含的情感因子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正是‘词缘情’丰富了文人的精神生活,也平衡着他们的心理失重。在诗日益成为政治的图解、道德的诠释之后,是词保存了抒情文学的细腻多感的特性,寄托了文人敏锐悲郁的情思,并最终成为一种璀璨的文化存在。”(摘自《中国诗学史·词学卷》) 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附: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B. 便纵有/千种风情 C. 自/胡马窥江去后 D.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3.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都门帐饮无绪 绪:心情、情绪 B. 暮霭沉沉楚天阔 暮霭:傍晚的云气 C. 夜雪初霁 霁:雨、雪停止,天晴 D. 解鞍稍驻初程 初程:指整装待发 4. 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 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5. 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 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 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 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 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6、 对《扬州慢》这首词中表现“《黍离》之悲”诗句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A.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城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8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