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讲解
第三十二章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二、姿势的中枢调节;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1)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在脊动物的皮肤接受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曲的反应.
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 extensor reflex):
刺激强度过大时,可在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发生对侧肢体伸肌的反射活动.;(2)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概念: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类型:
1)腱反射(tendon reflex):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2)肌紧张(muscle tonus):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
;两种牵张反射的比较; 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
脊髓的牵张反射主要表现在伸肌,因此牵张反射,尤其肌紧张,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站立姿势。
腱反射的病理意义
腱反射减弱:反射弧损害
腱反射亢进:中枢病变
; 肌梭及其基本结构
肌梭(muscle spindle)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激.
肌梭由6-12根梭内肌纤维(intrafusal fiber)和结缔组织囊构成.囊外为梭外肌纤维(extrafusal fiber)
梭内肌纤维与感受装置呈串联
梭外肌纤维与肌梭呈并联;梭内肌纤维分为核袋纤维(nuclear bag fiber)和核链纤维(nuclear chain fiber)
肌梭的传入神经
Ⅰa类纤维:传导核袋和核链纤维的冲动.
Ⅱ类纤维:传导核链纤维的冲动.
两类纤维都终止于脊髓的a运动神经元.
肌梭的传出神经
γ传出神经纤维:板状末稍-核袋纤维;链状末稍-核链纤维; 反射过程:
高位中枢→γ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内肌收缩
; 腱器官(tendon organ),对肌肉张力变化敏感.张力感受器,与梭外肌纤维串联。
用力牵拉肌肉→腱器官兴奋→ Ⅰb传入冲动↑→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抑制→梭外肌舒张
抑制牵张反射;(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
脑干以外的抑制区加强脑干抑制区的活动;易化区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区发挥作用。
去大脑僵直产生的原因:切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联系,使易化区活动相对占优势.;中脑上下丘间离断; 去大脑僵直产生的机制:
α僵直:高位中枢下行作用于α运动神经元
γ僵直:高位中枢下行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使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转而增强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属于γ僵直;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1)状态反射(attitudinal reflex):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的紧张性.
迷路紧张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颈紧张反射(tonic neck reflex)
(2)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一)大脑皮层的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
特征:
交叉支配,面上部双侧
运动越精细,代表区越大;
倒置分布(头面部正立);(1)皮层脑干束
(2)皮层脊髓束:
皮层脊髓侧束(80%):脊髓前角外侧
控制四肢远端的肌肉,精细的、技巧性的运动.
皮层脊髓前束(20%):脊髓前角内侧
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的肌肉,姿势的维持和粗大的运动.;(二)基底神经节的功能;2、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 舞蹈病:运动过多,肌紧张不全,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的舞蹈样动作。
产生原因:双侧新纹状体GABA能神经元受损,直接通路活动减少而间接通路活动增强 ;调节肌紧张
随意运动的产生(运动的设计)
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
;三、小脑的功能;(一)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
1.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和眼球的运动。
2.反射途径:前庭器官→前庭核→绒球小结叶→前庭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肌肉
3.功能障碍:平衡失调(醉酒态);(二)脊髓小脑(spinocerebellum):
1.主要由蚓部和半球中间部构成,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束和三叉小脑束传入纤维的投射。
2.功能:
(1)调节肌紧张:
抑制肌紧张(小脑前叶蚓部):安排倒置
加强肌紧张(小脑前叶两侧部)
功能障碍:肌紧张降低;(2)协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