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经济及战争修订稿5,注释的修改.doc

自然地理与经济及战争修订稿5,注释的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与经济及战争 ——宋夏关系的关联性因素探析 文中“夏”或“西夏”的称谓所表示的时间段,是指李继迁时代到末帝睍大约10世纪—13世纪。 郝振宇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宋元史) 【摘要】夏宋相交期间,影响双方关系的因素有二:一是经济性主导因素,二是战争性辅助因素,两种因素都基于西夏的自然地理环境。西夏自然地理决定了其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经济结构,先天性农牧结构的失衡造成的不足,需要通过与中原的贸易来弥补。当脆弱的有限贸易遇到宋朝禁困时,以武力获取经济补偿以及重开边境贸易成为西夏唯一选择。从而西夏对宋在时空范围内形成了自然地理制约下的先天性农牧经济失衡与对武力以获取经济补充的格局,自然地理决定下的经贸与战争,左右夏宋关系于始终。 【关键字】自然地理;经济;战争;夏宋关系 夏宋关系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已受到学界相当重视,并且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就目前研究现状,研究集中于从政治或军事层面来分析夏宋双方的外交走势 六十年以来发表论文约在五十篇,集中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仅以代表性为例,如王天顺《试论宋夏战争中双方战略地位的转化》宁夏社会科学/1994.3 王民信《宋与西夏的关系》历史文物/(台湾)1994.7张炼《论北宋对西夏外交的失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5杜建录《论西夏建国前与北宋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1995.02。侯万明《西夏的兴衰与宋的关系》历史教学/1996.07。冉守祖《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宋的关系》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1996。李华瑞《论宋夏战争》河北学刊/1999.2。 ,从经济贸易层面探讨夏宋关系的研究尚在少数 自建国以来从宋夏经贸方面考察宋夏关系的主要有:廖隆威《北宋与西夏的贸易关系》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73。丁柏传《试论西夏与北宋的贸易往来及其影响》河北大学学报/1996.2。李华瑞《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宋史研究论文集/1997。李学江《地理环境与西夏历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吉家友《经贸交流在宋夏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3等 ,而从更深层次揭示夏宋关系变化的更是凤毛麟角。笔者以西夏自然地理为切入点,对西夏的经济结构进行解读,受自然地理影响西夏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对外贸易补充的经济格局,这一经济格局受自然环境影响具有不稳定性,依赖时断时续的战争侵扰迫使宋朝答应提供一定数量的经济供奉和开通边境贸易成为西夏解决自身经济不足的一种方式。因此,西夏自然地理、经济存在结构以及武力辅助获取经济利益三者构成了一组关联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夏宋关系。 一、10-13世纪西夏范围的自然地理概况 有夏一国,雄踞中原西北,东带黄河,西控大漠,方二万余里,奄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北地接蒙古高原,南邻青藏高原,东据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地,西通过河西走廊与中亚交通,所属地区处于今亚洲内陆。是两千余年来,游牧经济与定居农耕经济的混合区,其国土四方远离海洋,境内的气候、河流、地理环境等具有独特之处。 从现代地理意义上分析,西夏国土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强劲干冷的西北风北来,凛冽严寒,且时间长,研究表明年平均气温较现今低2摄氏度左右。而且霜期较早,农历八月“寒近迎霜”[1],无霜期较短,约在农历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比现今缩短了15天左右[2],但基本上可以满足春小麦一百二十天左右的生长期需要,宋夏交界的“陕西沿边地苦寒,种麦周岁始熟”[3]。所以农业比畜牧业更具脆弱性。由于山岭阻隔,特别是受东西走向秦岭和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贺兰山等阻挡,夏季从海洋吹来的暖湿东南季风难以到达,境内年平均降雨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现今,当地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向西约在400~39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在2000~6000毫米[4],可以说,干旱是西夏的主要自然特征。由于水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生长与发展。总体上,西夏境内的气候和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呈现出现代地理意义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西夏文献《圣立义海·月之名义》和《月月新诗》是西夏人记录其国内全年物候变化的重要资料,信息真实度较高。通过两文相同月份的对比《圣立义海·月之名义》仅存七月至十二月五个月的内容,《月月新诗》十二个月全存,所以两文对比月份在七月至十二月。在五个月中,两文内容记载大体相同,只在十一月份有所出入,《圣立义海·月之名义》载十一月大寒时,冰益坚,舟难行,江河结冰。《月月新诗》称河流开始结冰,道路覆盖着白色坚冰。依据研究,10~12世纪中国气候加剧转寒,普遍性低温,所以西夏应在十一月已经进入结冰期,《月月新诗》所载十一月内容特殊,应该是某年的气候反常现象。 ,可以看出西夏全年月际之间物候状况具有较稳定的周期性。一年中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