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骨窗开颅手术与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手术与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小骨窗开颅手术、骨瓣开颅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观察组B,每组患者各44例,给予观察组A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给予观察组B骨瓣开颅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A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切口脑脊液侧漏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观察组B,P均0.05,有意义。在出血量为30-60ml的情况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当出血量为61-80ml时,观察组B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A,P0.05,有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合理的术式进行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能够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手术;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效果
临床实践中,高血压脑出血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和骨瓣开颅手术这两种术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手术方式参考,特开展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符合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观察组B,每组患者各44例。观察组A和观察组B在年龄、性别、出血量、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观察组A观察组BT/x2P性别男性24230.04570.8308女性2021年龄(岁)57.44±4.7256.92±5.290.46660.6420合并其他疾病(例)高血压26280.19860.9055糖尿病1110冠心病76出血量(ml)45.33±5.8746.81±4.991.27420.2060GCS评分8.04±1.228.37±1.521.12310.26451.2方法
1.2.1观察组A 给予观察组A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术前,对患者行CT检查,根据CT扫描结果判定颅脑血肿位置,将出血最大面积CT扫描平面和靠近颅骨最小距离CT层面作为中心点开展手术,术中,对患者采用全麻,麻醉发挥作用之后,在患者头皮处按照确定的中心点将头皮切开,长度约5cm,在切口处,借助乳突牵开器将切口撑开,随后进行钻孔,直至形成3-4cm的小骨窗,对血肿部位进行穿刺并抽出部分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硬脑膜按照十字形切脑皮质开,一般选择在大脑非功能区或硬脑膜后延脑沟,切口约2-3cm,以便能够缓慢、顺利到达血肿腔,采用低压吸除血肿的方式进行操作,并进行冲洗和止血,直至洗液清亮,并用明胶海绵贴于创面,血肿腔置管引流。
1.2.2观察组B 给予观察组B患者常规骨瓣开颅手术,首先,手术要在患者全麻的状态下开展,在手术过程中,开颅方式选择扩大翼点的方法,起点选择在发际内中线旁3cm处的顶结节前,进而转向颞部,直至耳前1cm的颧弓处,将骨瓣翻向颞侧,皮瓣翻向前下,暴露手术视野。清除血肿后,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从皮肤的其他地方引出,常规浮动骨瓣并咬除部分颞骨,从而使得颞肌下得以减压。对于出血时间长、部位深、出血量大的患者,应该通过去除骨瓣的方式减压。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对于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可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和死亡五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以(±s)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接受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详见表2,观察组A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切口脑脊液侧漏发生率方面均优于观察组B,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持续时间(±s,h)术中输血量(±s,ml)术后切口脑脊液侧漏发生率[n(%)]观察组1443.41±1.1689.84±39.702(4.55)观察组2446.95±1.38174.48±44.399(20.45)T/X213.02539.42755.0909P0.00000.00000.024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