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4川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4川教育

抗战时期四川的教育;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广大文人认为:抗战时期的教育要以突出战争的主题,必须要为自身设定十分明确的目标和宗旨,其途径就是要紧贴抗战军事斗争实践,“由组织到集体行动,同时实行集体生活的自我教育,执行自觉纪律,以达教育训练之目的”。树立起一个适应现代抗战需要的集体主义的新的教育体系。;抗战时期,四川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为提高民族觉悟,唤起民族意识,同时也为抗战积蓄力量,四川省政府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 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四川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整个抗战时期,四川的社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抗战教育目标为训练民众、改造军队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四川的高等教育从19世纪末起步, 经过半个世纪的稳步发展, 到抗战前夕已建立了6所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等院校。高校集???在重庆和成都两地。在重庆的是重庆大学、省立教育学院、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和求精商业专科学校; 在成都的是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和大学。国立、省立和私立并行发展, 四川高校的办学模式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 省内第一高校四川大学是1931年由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并入当时的川大而来, 设有文、理、法和农学4 院共11系。华西协和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 有着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外国政治势力的支持, 在川内高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学校设文、理和医学3院, 以牙科和医科成绩最为著名。重庆大学除了文、理、法、医4院, 还设有工商学院。省立教育学院设乡村和农事2个教育系。西南美专设绘画和艺术2 科, 下设3个专业。求精商专设有会计、银行、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4学系。由此可见, 战前四川高校的基础学科已经初步建成体系, 同时, 各校重点培养本校的优势学科, 形成了各具特色和魅力的办学局面。八年抗战期间, 先后落脚四川的高校有56所, 占内迁高校总数124所 的45. 2% 。;内迁重庆的院校达28所, 包括: 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东吴大学法学院、之江文理学院、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兵工专科学校、中央工业职业专科学校、北平师范大学劳作专科学校、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湘雅医学院、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上海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沪江大学、复旦大学、南通学院医科、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江苏医政学院、中央政治学校、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吴淞商船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音乐院和交通大学。 ;内迁成都的院校有7所:牙医专科学校、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和光华大学。;这些迁川的高校, 包括大学14所、大学研究院2所、独立院校22所和专科学校18 所。虽然受到炮火轰炸和长途跋涉的影响, 来川后也没有足够的学习场所和教学设施, 但是迁川高校仍然依托原有高校, 互通有无, 合作办学, 为学子们提供了最大便利的学习条件。中央大学和北平师大劳作专科学校借重庆大学校舍即时开课。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借重庆南开中学另辟校址。先后迁来成都的中大医学院、金陵大学、金大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东吴大学生物系、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生, 借用华西大学的校园、校舍、实验室、医院和图书设备等与华大合作办学。 这些措施尽快恢复了来川高校的教学秩序, 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 针对迁徙过程中教师流失严重的状况, 高校对教师兼职的态度比较宽容, 也经常聘请别校的优秀教师、学术大家和社会名流来校任教或讲学。 ;;纷纷迁入四川的东部高校, 为当地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在极为有利的外来人文条件下, 有关教育部门和有识之士充分发挥群英荟萃的智能优势, 积极从事于战时高校的创建工作。抗战期间, 四川共创办了14所高等院校, 比战前半个世纪的发展增长了两倍还多, 堪称为高校建校史上的高速度。 新建院校不仅传承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而且办学地点由重庆和成都两大城市向县城、乡镇纵深, 促进了四川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传播了现代文明, 改善了社会风气。这些院校或是针对农业、商业、会计等某一实科的专门学校, 或是师范类院校, 体现出战时办学的实用性特点。;发展及影响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 四川的高等教育抓住了高校内迁的历史机遇, 不仅保存了中国的教育命脉, 而且自身得到了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 科研氛围的熏陶、学术资源的积累和社会思想风气的转变乃是抗战中形成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它深深地影响了战后四川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代社会文明的进程。;基础教育;不少内迁高校教师兼职到各中小学任课,明显改变了师资结构。内迁高校注重所迁之地的文化开发和科学知识观念的传播,纷纷创办中小学校。以四川为例,1937年抗战爆发时,四川全部中等学校为267所,学生共有73529人。到1945年,四川中等学校增加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