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研究.doc
PAGE
PAGE 8
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研究
自1984年被专家认证为徐福故里以来,连云港在徐福文化资源的继承与保护方面做出了诸多工作。连云港徐福传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连云港的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对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连云港赣榆区开发徐福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在实际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力图为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开发提出针对性的见解
连云港,作为徐福文化的发源地,尤其是于1982年在赣榆区发现了徐福村(原徐阜村)之后,不断掀起徐福文化的研究热潮。徐福文化天然的对外属性,激励着连云港赣榆区倾其全力深入挖掘徐福文化资源,打造耀眼的徐福文化名片。
一、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
(一)徐福简介
徐福(公元前255年―?),即徐??(fu),名议,字君房,徐偃王(诞)第二十九裔孙。生于战国齐王建十年,死于日本原始部落的绳纹时代向弥生时代的过渡时期。秦时齐地琅琊赣榆人(今赣榆金山人),精通医学、天文、航海、冶炼等知识,为当时的著名方士。
徐福因徐福东渡这一壮举为世人皆知,为世界航海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根据《史记》记载,前219年,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且有神仙居住,秦始皇便命其率楼船队和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对于徐福最后率众到底去了何处,学术界更多倾向于最后到了日本。
(二)徐福文化简介
时过境迁,但“徐福研究热”依旧。不管是中国人民还是日韩人民,都在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徐福东渡已不是纯粹的历史事件,徐福也不单是一个“个体的人”,而是形成了具有一定文化特质的文化现象,史学界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徐福文化”。
(三)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的构成
1982年6月,江苏省在赣榆县进行地名普查时,发现了一个叫“徐阜”的自然村,据村里老年人说,“徐阜”原名“徐福”,明清时仍称“徐福村”。依据出土文物和相关遗迹,经过专家考证,该地被认定为徐福故里。有关“徐福村”、“徐福社”的记载就曾体现在《赣榆县志》、《海州志》等连云港的地方志中。连云港赣榆区的金山镇本身就是一个徐福文化资源的集群,包括有形的徐福文化资源和无形的徐福文化资源。
有形的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主要有文化遗址、遗存、徐福祠、徐福像、徐福纪念馆等人文景观,以及地方志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赣榆区,大量有关徐福文化的遗址遗迹被保留了下来。位于金山镇的徐福村就有徐福种药地遗址和徐福故居遗址;在赣榆区的柘汪镇,也有许多遗址。
无形的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有徐福传说及相关的民间文学。2011年5月,连云港徐福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福传说在赣榆民间流传由来已久,影响最大的为《徐福东渡的传说》。
二、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一)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众多,历史悠久
连云港作为秦代著名方式徐福的故里,拥有丰富的徐福文化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如徐福文化遗址、徐福祠、地方志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包括无形的,如徐福传说、以徐福其人其事为主题的系列乐舞表演和专题片、徐福节等节庆活动。这些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或本身历史悠久,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赣榆区的金山镇,或说金山镇的徐福村更是承载徐福文化资源的重地,所以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开发的基地。
(二)关于连云港徐福文化的学术研究成为热点,且数量众多
1984年4月18日,中国《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了罗其湘、汪承恭先生的论文《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首次提出:“江苏省赣榆县徐阜村是徐福的故乡。”这标志着徐福研究进入新阶段,但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争论。之后,赣榆区受到鼓励,当年就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徐福研究会,于1985年更名为连云港徐福研究会,并创办了会刊《徐福研究》。借助徐福文化这一纽带,赣榆区不断加强与日本、韩国的交流,以推进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以每届徐福节为契机,展开广泛的国际学术研究活动,如1990年,中国赣榆首届徐福节之际,连云港徐福研究会举行了纪念徐福东渡2200周年学术讨论会。2012年,连云港市在与日本佐贺徐福文化交流座谈会上提出今后将以“徐福东渡与当代社会”为主题展开课题研究。2015年10月,连云港徐福研究会承办了“赣榆2015徐福文化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国际论坛”。
就国内来看,连云港的徐福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04年10月,市社科联与连云港徐福研究会联合在赣榆区举办了“徐福与海洋文化”研讨会。《连云港论坛》专门编辑出版了《徐福研究二十年》专刊,第二年编辑出版了《徐福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连云港徐福研究会被中国徐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