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密云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 密云期末试题及答案

密云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8页,答题卡4页,五道大题,25个小题。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3.一律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6分) 火热的夏季过去,我们迎来了天高气爽的秋季。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吕后与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较难相处,她处处提防戚夫人,后将戚夫人残害致死,随着宫女贾某被逐出宫,这一习俗方传入民间。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人们将茱萸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也插菊花,从唐代开始,历代盛行。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提防 tí 比较jiào B. 提防dī 比较jiǎo C. 提防tí 比较jiǎo D. 提防 dī 比较 jiào (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火”字的笔顺是: “方”字的笔顺是: B. “火”字的笔顺是: “方”字的笔顺是: C. “火”字的笔顺是: “方”字的笔顺是: D. “火”字的笔顺是: “方” 字的笔顺是: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2分) A.不但 而且 B.因为 所以 C.如果 那么 D.既然 那么 2、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与梅花、兰花、竹并称“四君子”,它们是 HYPERLINK /subview/9031/5038460.htm \t _blank 中国人感物抒怀的对象。下面四句诗就是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写的,请找出描写菊花的诗句。(2分 ) A. 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B.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C.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D.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3.古时一陈姓才子常与一李姓才子作对互娱,一次重阳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陈姓才子灵机一动说:“我有一副下联,随即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你能对出上联吗?”说完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姓才子。李姓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的对联意境优美,与下联浑然天成。他对的是:(2分) A.月明中天,浩瀚夜空赏玉盘 B.岁在重阳,遍地黄花扑鼻香 C. 三径归时,满城近日多风雨 D.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4.重阳节也是敬老节,下面是一个同学在重阳节之际给近七十岁的奶奶发的一条信息,其中有两个错别字和一处常识错误,请找出来。(3分) 亲爱的奶奶,重阳节到了,在这里中心地祝您节日快乐!十多年前,是您日日夜夜帮妈妈照料幼小的我,陪伴我一路成长,为我做饭,为我洗衣,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这无微不致的爱,让我难以忘怀。您抚养了两代人,转眼已近花甲之年,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助您安度晚年。最后祝您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5.选择下面这三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送给自己家里的长辈,请写明书体,按照现在的书写顺序用规范的楷体抄写在方格中,并根据它的含义写一句祝福的话。(3分) 这幅字是 书(体)的 祝愿您 。 6.默写(5分) ①望着中秋圆月,小宇用微信给远在异乡的亲人送去美好的祝福,其中引用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应该是“ , ”。 ②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诗经 蒹葭》)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7——10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