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基于GIS和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0页.doc

实验一基于GIS和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0页.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一基于GIS和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0页

实验一、基于GIS和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基于GIS和Voronoi图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同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2.实验要求 (1)数据获取:基于1:5万土地利用图提取农村居民点、河流湖泊、公路、行政界线,基于1:5万地形图提取等高线。 (2)实验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A、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CV)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探讨; B、全县和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 (PR)、密度(PD)、平均面积 (PV)计算; C、分析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D、分析河流、公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类型、用地比例、密度以及平均面积等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自然生产环境中的地形、河流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公路交通等因素 ,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1.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CV)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探讨 Voronoi图是对平面的一种剖分 ,在任意一个凸Voronoi多边形中 ,任意一个内点到该凸多边形的发生点pi的距离都小于该点到其他任何发生点pj的距离 ,这些发生点也叫Voronoi图的质心或发生元。CV 值是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 : CV 值 =标准差 /平均值 ×100% CV 值可以衡量现象在空间上的相对变化程度。当某个点集的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时,其 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可变性小,CV值低;当空间分布为集群分布时,在集群内 (“类 ”内 )的Voronoi多边形面积较小,而在集群间 (“类 ”间 )的Voronoi多边形面积较大, CV值高。但是 ,规则的周期结构和周期性重复出现的集群分布也会形成较高的CV值。DUYCKAERTS提出了 3个建议值: 当点集为随机分布时,CV 值为 57% (包括 33%~64%的值 );当点集为集群分布时,CV 值为 92% (包括大于 64%的值 );当点集为均匀分布时,CV 值为29% (包括小于33%的值 )。 在ArcGIS中利用创建点功能 ,获得每个农村居民点多边形的中心点及点位坐标。然后以全县、各乡镇为设置目标 ,创建以每个居民点中心点为发生元的 Voronoi多边形集合,形成以全县、各个乡镇为边界的 Voronoi图,再根据 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CV 值,确定全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类型。 2. 全县和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 (PR)、密度(PD)、平均面积 (PV)计算 PR = a /A PD = n /A PV = a /n 式中 , a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A为研究区面积,n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 计算全县和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数、用地比例、密度以及平均面积。 3.分析地形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基于DEM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分析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计算不同海拔、坡度、坡向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数、用地比例、密度以及平均面积。 4.分析河流、公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基于河流、公路做缓冲区,分析不同缓冲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数、用地比例、密度以及平均面积。 三、实验数据 土地利用图、水系图、公路图、行政界限图、县乡村点位图、等高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CV) 在ArcGIS中利用“矢量要素转为点”的功能 ,获得每个农村居民点多边形的中心点,利用字段的“计算几何值”功能获取点位坐标。然后以全县、各乡镇为设置目标 ,创建以每个居民点中心点为发生元的 Voronoi多边形集合,形成以全县、各个乡镇为边界的 Voronoi图,再根据 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CV 值,确定全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类型。 2. 全县和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 (PR)、密度(PD)、平均面积 (PV)计算 计算县域面积,计算县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斑块数、用地比例、密度以及平均面积。 计算各乡镇面积,计算各乡镇内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数、用地比例、密度以及平均面积。 3.分析地形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基于等高线生成DEM,并提取坡度坡向。运用“重分类”工具进行海拔、坡度、坡向分类分级;分类分级结果进行矢量化,并计算不同类别的面积;与农村居民点图进行“相交”运算,计算不同类别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数、用地比例、密度以及平均面积。 海拔分级:50或100m; 坡度分级:0-7、7-15、15-25、25-35、≥35 坡向分类:正阳向(157.5°- 247.5°)、半阳向(112.5°- 15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