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生物标志化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1936年德国科学家Treibs从石油和沉积物中检测出叶绿素和钒卟啉;
60年代初人们从石油中检测出植烷和姥鲛烷;
1964年英国科学家Eglinton最先提出“生物标志化合物”(Biological Markers)概念;
随后出现“化学化石”(Chemical Fossil)、“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分子标志物”(Molecular Markers)、“地球化学化石” (Geochemical Fossil)等概念。;CH3;常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类型
包括正构烷烃、无环异戊二烯烷烃、萜烷、甾烷、以及芳烃化合物;二、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简介; 沉积物中姥鲛烷和植烷来源于叶绿素的植醇侧链,在含氧条件下植醇先形成植烷酸,接着脱官能团(脱羧基)形成姥鲛烷;在还原条件下,植醇保存iC20骨架,加氢形成植烷。;二、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简介;二、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简介; “萜”,实际上是一种环状的异戊??烯类化合物,因为它的碳骨架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异戊二烯结构单元以头尾相连的形式组成的。
单萜———两个异戊二烯单位(C10)
倍半萜——三个异戊二烯单位(C15)
双萜———四个异戊二烯单位(C20)
三萜———六个异戊二烯单位(C30)
四萜———八个异戊二烯单位(C40)
在石油中最常见的萜烷有m/z191的五环三萜烷(藿烷与非藿烷)、长链三环萜烷,m/z123的三环二萜烷、双环倍半萜烷。;二、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简介; 非藿烷结构的五环三萜烷化合物主要有奥利烷、羽扇烷、伽马蜡烷等,它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生源意义。
18a(H)-奥利烷被认为是白垩系或更年青时代高等植物的标志物,可能来源于桦木醇和被子植物中的五环三萜烯。
伽马蜡烷被认为来源于四膜虫中的四膜虫醇,该化合物为细胞膜类脂,广泛分布于原生动物和光合作用细菌或其它生物体中。伽马蜡烷被认为是咸水还原沉积环境的标志物,因此伽马蜡烷具有明显的生源意义。
在沉积物和原油中还鉴定出了其它五环三萜类。一般来说,除伽马蜡烷外,其它均为高等植物成因。 ;四环萜烷
四环萜烷也较广泛分布于原油和岩石抽提物中。Aquino Neto等(1983)认为这个系列的化合物由五环三萜烷类经热降解或生物降解而成。目前发现的该系列化合物分布于C24~C27,有可能分布到C35(Peters等,1993),常以C24丰度最高。;长链三环萜烷;三环二萜类
二萜类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特别是树脂中,但在原油和烃源岩中二萜类的报道较少,仅有的少数报道主要涉及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原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新西兰原油。有关二萜类的成因,许多学者都比较一致地认为来源于树脂类化合物(Philp,1981;Sonwdon等,1980;王铁冠等,1990)。目前在原油和沉积物中发现的二萜类化合物都具有松香酸或海松酸结构。 ;双环倍半萜
长链的二环倍半萜一般比较少见,多数为C14、C15和C16三个碳数分布。关于倍半萜的成因,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Bendoraitis(1974)认为它们可能来自有关的环状萜类生物或热降解;Alexander等(1983)认为C15的4?(H)-桉叶油烷与植物中的桉叶油醇有关,8?(H)-锥满烷来源于细菌中的锥满醇。Van Aarsen等(1987)和Noble等(1989)认为倍半萜类可能与树脂有关。由此可见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指示不同的母质来源 ;二、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简介; 生物合成的异构烷烃组分中,以2-甲基(异构)和3-甲基(反异构)取代的烃含量最高。对植物中烷烃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异构烷烃组成远没有理论计算的那样繁多。; 生物体内三大色素:叶绿素、血红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植物色素,其中,叶绿素和血红素的基本结构都含有卟吩核
卟啉是第一个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假说的有力证据。 ; 现代沉积物中,芳烃含量很低,尤其是低分子量芳烃化合物,这与活生物体中几乎不含游离芳烃是一致的。
然而,在沉积岩、原油和煤中却检测出了上百种芳烃化合物和环烷芳烃化合物。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VIP
-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docx VIP
- (2024秋新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校园》PPT课件.pptx VIP
- 《批判与创意思考》 教材配套PPT 第三章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pptx VIP
- 麻疹病例教育课件.pptx VIP
- 第九章 冷热疗法课件.ppt VIP
- 2025年秋季新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道法最新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旅游地理学》全套教学课件.ppt
- 汇德大厦材料二次转运方案.pdf VIP
-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提纲.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