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非常好.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非常好

PAGE  PAGE 9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海南中学历史教研组 郑锋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难点】 一、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 二、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加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2005年5月13日的《华西日报》上看到这样一则图文消息。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 师:同学们,据了解,在此之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 生1:中国瓷器自古以来就闻名于世。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就与瓷器有关,英语中的“China”,就包含有瓷器的意思。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国瓷器就畅销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欧洲,上层社会的贵族已把收藏中国优质瓷器作为炫耀财富的象征。所以古往今来,我国古代瓷器在世界收藏品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生2:中国是瓷器大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做工考究。许多瓷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它们有的稳健庄重,有的柔美玲珑,有的典雅富丽,有的如冰似玉,有的翠绿晶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国古代瓷器同丝绸、印章、武术、水墨画、京剧和中草药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师:经大家这么一说,看来我国古代瓷器是物有所值了。也不知这些价值连城的瓷器是怎样烧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2005年的一则新闻信息来引入新课,可以提起学生对历史文物的关注,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品的一种初步了解,这样对学生学习历史有更浓的兴趣,带着一些悬念进入课堂学习中来。)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首先我们要了解手工业的概念,什么又叫“手工业”?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手工业彻底与农业分离,成为相当独立的生产门类。当时的手工业是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是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的制造等。中国古代手工业素以发达著称,居世界领先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把教学主要内容的基本框架构造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利于总体把握本课的内容,从内容的框架中进一步的学习拓展,最终达到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的“发展特征”打算采用谈论式的课堂小结。)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他们有的能锻制锋利无比的刀剑,有的能烧制晶莹剔透的青花瓷器,有的能织繁花似锦的绫罗绸缎。这些能工巧匠有的来自官营手工业大作坊,有的来自民间小作坊,有的来自于某个农户。不知这三种手工业有什么区别?请大家根据大屏幕上的材料进入【我探索 我快乐】。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汉朝皇室贵族专用物品的手工业制造业继续由少府(官职)主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官吏,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典管婢织作衣服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入市场,一般直接供给皇室贵族消费。由于唐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大,自然官家工匠也就很多。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800人,将作监有15000人,其他部门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张松《中国古代对手工业的管理及立法》 材料二:……(毅庵祖)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币(各种粗布和丝织物),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身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 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生1:材料一表明官营手工业规模很大,材料二、三表明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小,材料四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生2:除了规模不一样外,前三则材料表明古代中国三种手工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消费也不一样。材料一表明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满足官府公用和皇室贵族的生活用品,材料二表明私营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