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PAGE  PAGE 10 从诗歌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摘要: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复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把中国古典文学唐诗宋词译成英文。一门旨在建立翻译规范并依据规范而进行的学术评判活动即翻译批评应运而生。如今,建构一个为文学翻译批评实践活动提供完整参数系统的批评体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以诗歌翻译为模式新建的文学翻译评价的六条标准即:体制、诗味、语言、文化、倾向。本文欲借助这六条标准对李清照词作《声声慢》的两种英译本进行评析,以期获得更加规范系统的翻译批评准则,从而更好地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关键词:诗歌翻译;翻译批评;评判标准;《声声慢》 引言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全世界人民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美,诗歌的英译被提上日程。然而诗歌的翻译之难众所周知。正如顾正阳所说“一首诗歌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翻译中的任何不慎都将破坏这件艺术品的完美, 严格地说, 诗歌是不可译的, 至少具有不可译性, 宽宏地说, 诗歌翻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1994:73)。那么怎样的翻译才是科学贴切的呢?目前翻译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翻译实践,就必然有翻译批评。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条根本纽带”[l]。然而对于如何展开翻译批评,翻译界一向众说纷纭。因而笔者认为翻译批评的当务之急是建构一个为文学翻译批评实践活动提供完整参数系统的批评体系。在试图建立文学翻译批评规范的过程中,翻译标准问题这一始终居于翻译批评核心位置的问题又一次被提及。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诗歌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l)译文体制是否与原文体制相一致而且合适(体制问题);(2)译文是否象原诗一样具有诗味而且有可读性(诗味问题);(3)译文是否具有译人语应当具有的文学语言特色(语言问题);(4)译文是否体现译人语(或译出语)的文化特色而且和谐一致(文化问题);(5)译文在思想内容上是否符合原作的创作倾向(倾向问题);(6)译文的表现风格是否与原作属于同一类型(风格问题)。本文将参照这六条标准,对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进行评析。 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及其略解读 《声声慢》是宋代著名词人,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与之志趣相投的丈夫李明诚也病死在任上。此时,年仅50的李清照孤单一人,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尽尝了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悲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以其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词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之后的“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三、《声声慢》英译本 《声声慢》大气包举,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堪称翻译界的歌德巴赫猜想。它难译之至,以至于很多人都反对翻译这首词,也正因为其有无与伦比的挑战性,所以才吸引了众多译者不懈的尝试。目前已有10余种译文,笔者认为以林语堂先生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尤具代表性(以下简称林译、许译)。 So dim, so dark, / So dense, so dull, / So damp, so dank, / So dead! 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 / 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 How can a few cups of thin wine / Bring warmth against / The chilly winds of sunset? I recognize the geese flying overhead: / My old friends, / Bring not the old me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