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家庭.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健康的家庭

健康的家庭,就是分化得比较好,父亲像父亲,母亲像母亲,孩子像孩子,各司其职。 父母不会因为自己的任性或软弱,而向孩子撒娇、乱发脾气,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欲望,做不恰当的事,孩子也不会越俎代庖,当起父母的父母。两代之间甚至几代之间,心理上相互独立,可以在情感上互相慰藉,但却不是必须依赖。即使不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也能够无碍地过活下去。 不健康的家庭呢?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因为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稍显疏离的亲子关系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 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他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那么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话,那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但是,当父母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个被高度限定的一个话题。 (随想……如果一个爸爸和妈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反过来,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特别地感到不安,想要去限定孩子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的无意识在着急,需要去解开的一个心结。) 当然了,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的,前提是,做父母的非常清楚,自己某个情绪是不是被这个话题掩盖,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 这就需要亲子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这个界限和约定,是让孩子可以感觉到,是可以让他自己控制和参与的。 有鲜明层级的家庭 四、过度象征化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由靠近此物,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这个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我孩子把别人打败了。 但是呢,我有的时候有个矛盾的心理,就是看到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培训,或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训班,而我那个时候呢,什么都没有。但是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因为,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 …… 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就已经表明那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摆脱孤独感的之间,强烈的内耗。 这种内在的硝烟密布,只有“弹钢琴”这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可以散发,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人的内心状态的样子么? 被家长操控的孩子 五、过度背景化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现在甚至在幼儿园,在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好像现在这个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而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 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已经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 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