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静以修身堪大用
静,在古人看来,是一种非常有价值,非常重要的领导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圣王之道”。《管子·法禁》: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之道也。”管子认为,领导者平静就能处理好问题,国家就会得到治理,这是圣王治国之道。与曾国藩同时代、最有名的理学家唐鉴海曾经教导曾国藩说:
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溺既深,动辄发见,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
在他看来,静是很重要的。静可以看清楚自身的毛病、修身的问题,哪怕是极其细密的问题,也可以看清;面对棘手的事务需要处理,也能够看清道理;每一个人总是有偏好、有爱憎、有刚柔,沉溺其中某一方面,就可能导致错误。静是治理他们的良方。曾国藩对静字的认识也是很独到的,他认为: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心静那么就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微;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他极其推崇“静”字功夫好的人。
在静的修养上,曾国藩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守一“耐”字诀,克服浮躁骄气心理。
对于自己心存之骄气,曾国藩在这段时间做了尖锐的反省与自我批评。
比如,有一次与好朋友陈岱云谈到三更,两人应该是很投机了,但是事后曾国藩反省认为自己说话太多,心里“颇有骄气”,是“斗筲之量,真可丑也”。他认为岱云“每日工夫甚多而严,可谓惜分阴者”,而自己则是“玩世不振”。他在日记中常常记载与朋友、与客人谈话时的心态,剖析自己存在“夸诞”、“气浮”、“妄语”、“浮躁”、“听之藐藐”等心理现象,他反省道:
细思我何尝用工夫,每日悠悠忽忽,一事未作,既不能从身心上切实致力,则当作考差工夫,冀博堂上之一欢,两不自力,而犹内有矜气,可愧可丑!因此提出治理之法,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
具体则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尽量少说,第二步不说。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立崖岸,惟当往还渐???,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
话多是领导者的一个积弊,也是领导者骄气的表现。曾国藩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个毛病并且力行改正,的确不易。
二、守一“专”字诀,克服游思劳乏状态。
有一段时间,他醉心于古典诗歌的写作,每每写了诗,就去读给朋友们听,其中不无夸赞之意,而影响对理学的研究。他反省道:
数日心沾滞于诗,总由心不静故。不专一,当力求主一之法,诚能主一,养得心静气恬,到天机活泼之时,即作诗亦自无妨。我今尚未也,徒以浮躁之故。故一日之间,情志屡迁耳。心不静,多浮气,言心与气总拆不开,心微浮则气浮矣,气散则心亦散矣。
心气不能归一,所以读书也不能专心致志。反省自己:
读《巽卦》,一无所得。白文都不能背诵,不知心忙甚么。丹黄几十叶书,如勉强当差相似,何为者?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立志自新以来,又已月馀,尚浮躁如此耶!
心不静,所以志向不专一。反省的结果就是要从“专”上下功夫。他引用倭仁的话说:
无间最难,圣人之纯亦不已,颜子之“三月不违”,此不易学,即“日月之至”,亦非诸贤不能,至”字煞宜体会。我辈但宜继继续续求其时习而说。
“至”就是专一,就是一心一意做好某件事,不要间断,不要改变。专的修养,使曾国藩形成了“虽百变而不改其宗”的坚定信念。他在以后的领导生涯中,不论遇到任何事情,看准的目标坚决不改变,直到最后的胜利,展现了一个领导者坚定不移的意志力。
三、守一“坐”字诀,治理身体劳乏神疲之弊。
曾国藩身体经常不好,有几次竟然吐血。对自己身体的这种不良状态,他从两个方面反省。从与父母的关系,他认为这是“斫丧父母之遗体”,就是说是损害父母生下他的身体,是“大不孝”;从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角度,没有好的身体,难以担当大任。因此要求自己从静养上下功夫,舍静坐更无下手处,能静坐而天下之能事毕矣”,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而已”。对于静坐养神养身曾国藩颇有体验,他这样描述:
细思神明则如日之升,身静则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惟心到静极时,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毕竟未体验出真境来。意者只是闭藏之极,逗出一点生意来,如冬至一阳初动时乎?贞之固也,乃所以为元也;蛰之坏也,乃所以为启也;谷之坚实也,乃所以为始播之种子也。然则不可以为种子者,不可谓之坚实之谷也。此中无满腔生意,若万物皆资始干我心者,不可谓之至静之境也。然则静极生阳,盖一点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静极,仁心不息,其参天两地之至诚乎?颜子三月不违,亦可谓洗心退藏,极静中之真乐者矣。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罔觉之旨,其必验之此心,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可谓之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也。
这既是一种养生的境界,在静寂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