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基坑方案论证修改712
深基坑专家论证修改补充方案
论证意见1: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图:优化细化图例,补充用地红线,基坑轮廓线,排水方向,后浇带位置,钢筋木工加工场地,运土车道,土方出口,车辆清洗池的布置。
本方案中“第十章、相关附件”中,”附件8 基坑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对基坑施工阶段的平面布置图已优化,原平面图中图例已有,用地红线已标识,基坑轮廓线已有,排水方向原图已标识,后浇带位置原图已标识,运土车道原图中已标识,土方出口及相应的车辆清洗池布置在原图中已有。
论证意见2:完善上下基坑安全通道的布置和具体搭设要求,本方案安全爬梯搭设示意图无标高,无尺寸,无支撑系统需优化
本方案中对基坑安全通道的布置和具体搭设要求在附件“支撑梁以下第一道土方开挖路线图”中,其搭设要求为,按图中在支撑梁上搭设安全通道,自支撑梁(标高-3.950m)上部下至基坑底部(-10.000m),爬梯搭设按照“宽1.0米,角度不超过45度,踏步板宽0.24m,踏步每步高0.15m”进行搭设,爬梯两侧安装踢脚板、中部栏杆及扶手杆,并满挂安全网。
关于支撑系统,现场在搭设时在爬梯中部增加一道支撑立杆,以保证爬梯的稳定性。修改后的见下图所示:
论证意见3:复核土方出口设置在多道大角撑处是否可行及相应的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因本工程建设场地的特殊性,现场支撑梁以下土方开挖时,其出土口位置仅有位于三新路与昙花庵路交叉口一个出口,虽原设计在基坑南北均设置有出土口,但均不满足现场出土条件。经与围护设计沟通,现场出土口布置在三新路与昙花庵路交叉口处,并对该处的角撑变更为栈桥板、出土口处的围护桩时行加强处理,具体详见相应的设计变更单——编号:01(本方案已附)
论证意见4:应依据网络图或横道图编制深基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本方案已提供正负零以下部分施工进度计划,见本方案附件12。
论证意见5:补充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明确各项土层参数
本方案中“第十章 相关附件”附件6已提供由本工程勘察单位杭州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
论证意见6:
坑中坑采用1:0.6放坡开挖,开挖深度5m,采用轻型进点降水是否可行,补充相应的技术措施。
坑中坑部分采用1:0.6放坡开挖,该参数系原围护设计单位提供的放坡开挖系数;原围护设置在该坑中坑部位设置有四口深井,深井最深处为-18.300m仅比电梯井底板底低3.650m,在深井最大间距达到12m~13m时,可能不满足要求;同时考虑到后期土方开挖时,位于7-8/F-G间的深井可能因为位于出土通道中,基本无法使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采用在该电梯井周边增设轻型井点的方式进行“截水”,基本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也可采用对原三口深井施工时增加施工深度至-30.3左右(可由围护设计进行确定核算,注意10-3圆砾层存在承压水。)
论证意见7:补充三轴水泥搅拌桩全断面套打质量保证措施,做到止水帷幕完整、不渗漏。
本方案中“第四章、第三节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相关章节专门叙述三轴水泥搅拌桩全断面套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停机较长而形成冷缝部位进行标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的,采取搅拌桩或旋喷桩进行处理。
施工中,对于基坑转角部位,施工时搭接可能较大及基坑施工过程中其受力最大,上述部分亦要加强监测,出现渗漏,采用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处理。
论证意见8:完善基坑监测第三方专业监测和施工单位自行监测范围,内容和要求及达到报警值时采取的加密要求。
基坑监测第三方专业监测内容见监测单位提供的基坑监测方案,本方案中亦根据原设计要求明确其监测内容;施工单位的监测内容及范围在本方案中第五章,主要包括“坑内外塔吊垂直度、沉降监测,周边围墙、道路的日常巡视工作”。当基坑内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加大监测频率。
论证意见9:复核钢格构柱截面480*480插入A800钻孔灌注桩长3m的可行性,需复核、需调整。
原围护设计采用直径800的立柱桩,钢立桩截面为480*480,在考虑桩保护层50时,钢立柱对角线略大于内径约20左右;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因该钢立柱为临时性结构,在钢立柱插入部分可采取减小保护支至40、钢立柱与桩钢筋筋搭接部分先行焊接完成,钢立柱与钢筋笼搭接部分移至下部进行搭接,完全可以处理钢立柱与钢筋笼插入的可行性。
论证意见10:补充钢筋、木工加工场地的区域,荷载如何控制,荷载应进行计算,并经设计同意。
钢筋原材料堆场、木工加工场地在本方案附图中已明确,考虑到现场场地狭小,本方案中已明确,钢筋做到随到随用,详见方案P55.
论证意见11:补充后浇带的位置,具体做法,详图和相关要求。
方案附图中后浇带的位置已注明。设计做法见本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第五条的第五小节。详图如下:
论证意见12:补充用电量的计算,用电满足施工要求。
见本方案P12~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三单元第1课《广而告之》课件-七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5【基于精准重心法的S家电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和路线规划问题实证研究14000字】.docx
- 基于精确重心法的农产品冷藏仓库选址研究一以米易为例.docx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半导体封装测试环评报告.pdf
- 双叉臂式悬架设计.docx
-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护理.pptx
- IEEE C57.149-2012国外国际标准.pdf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 先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