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 秦卓明徐怀英王友令等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又称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其典型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由于该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对养禽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被国际兽疫局(OIE)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中国一类动物疫病。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开展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新城疫综合防制措施,使得ND的暴发得以控制,但近年来,由于家禽饲养规模扩大,NDV疫苗使用混乱,中毒、弱毒、灭活疫苗同时使用,新城疫发病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家禽饲养和对外贸易带来了诸多问题。早期对新城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NDV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致病性比较及疫苗的研制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NDV基因组的组成及特性、结构蛋白与功能、致病的分子基础和遗传变异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将对各国学者在NDV病原学和分子病原学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1.新城疫病毒病原学 1.1分类地位和形态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NDV曾被列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代表种,但由于它兼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双重活性,基因组不编码C蛋白等特征,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编写的第六次病毒分类报告将其与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禽副粘病毒2-9型(APMV2-9)、猴副流感病毒(SV-5)等单列为一个新属--腮腺炎病毒属。整个副粘病毒科分为副粘病毒亚科和肺病毒亚科。副粘病毒亚科下设副粘病毒属、麻疹病毒属和腮腺炎病毒属(陆承平,1996)。 NDV颗粒呈多边性,直径约为100~250nm,有囊膜的病毒粒子一般呈圆形,但因囊膜破损而形态不规则,也可见横断面直径100nm左右的不同长度的细丝。病毒粒子核心由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7nm的卷曲的核衣壳组成,外面有双层脂质囊膜,病毒囊膜表面覆盖8nm长的纤突(殷震等,1997),囊膜表面有两种糖蛋白(HN和F)。NDV的核酸由单股负链RNA组成,全长15156bp,分子量约为5×106道耳顿,占病毒颗粒总质量的1%左右。此外,病毒粒子含有约20%-25%(w/w)的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和约6%(w/w)的碳水化合物。病毒颗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8-1.20g/mL(殷震等,1997)。 1.2理化学特性: ND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一般NDV在4oC经几周,在-20oC经一年,在-70oC经数年仍能保持感染力。大多数去污剂能迅速将其灭活,但Na2CO3和NaOH的消毒效果不稳定。NDV对酸、碱的耐受力较强,在pH2和pH10条件下可存活数小时。 1.3生物学特性: 1.3.1血凝性(HA):NDV可凝集所有两栖类、爬行类、禽类及小鼠、豚鼠的红细胞,但凝集牛、山羊、绵羊、猪、马及人O型红细胞的能力则随毒株的不同而异。NDV凝集红细胞是由于其囊膜表面的HN糖蛋白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所引起的。在现场可用鸡的红细胞做HA试验,并结合抗血清的特异性抑制作用(HI试验)来诊断ND的发生和监测免疫状况。 1.3.2神经氨酸酶活性(NA):神经氨酸酶活性是HN蛋白的一部分,该酶的明显作用是可将病毒逐渐从红细胞上洗脱下来,Huang等指出该酶还可以作用于受体位点,使F蛋白充分接近细胞而发生病毒与细胞的膜融合。 1.3.3细胞融合与溶血活性:NDV和其他副粘病毒可因同一机制引起红细胞溶解或细胞融合。病毒复制时附着于受体位点,随后引起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进而导致两个或多个细胞的融合。僵硬的红细胞膜常因与病毒之间的膜融合而导致溶解。同血凝活性一样,细胞融合与溶血活性也可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1.3.4其他活性:NDV有诱导干扰素生成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NDV还有抗肿瘤免疫、引起细胞凋亡的特性,这使得NDV在抗肿瘤发生及衰老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上很受重视(Karin et al 1994;Jinyang Zeng等,2002)。 1.4抗原性: 传统的检测方法均采用多克隆血清进行抗原分型。所有NDV分离株均表现为相同的抗原性,因此认为NDV只有一种血清型。但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Mcab检测证明不同NDV毒株间存在微小的抗原性差异(Alexander et al,1992)。 1.5 NDV的基因分型: Ballagi-Pordany等(1996)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了1932~1989年从世界各地分离的200多株NDV的F基因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