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全程可视性无创内镜诊断技术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肠全程可视性无创内镜诊断技术选编

小肠全程可视性无创内镜诊断技术;胶囊内镜发展史 20世纪以前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4 个阶段: 硬式内镜: 1868年—1932 年 半曲式内镜: 1932 年—1957 年 光导纤维内镜:1957 年至今 电子内镜: 1983年至今 ;胶囊内镜发展史 进入21世纪后,胶囊内镜的出现标志着消化内镜技术发展史上又一新里程碑。 ;胶囊内镜发展史 首先伦敦研究组1994 年发布了研究意向; 1997 年用CCD技术无线照相机获得第一张胃内镜图象; 以色列研究组首先认识到CMOS在胶囊内镜中的价值,并制造 出可用于人的CMOS 装置; 1999 年8 月经伦理委员会的允许,进行了第一例志愿者研究; 2000 年4 月由以色列GIVEN 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正式问世; 2001 年8 月获FDA 认证,准许运用于临床。 ;杰文诊断图像系统的构造 M2A胶囊内镜 无线接受记录仪 Given工作站;Back;Back;Back;胶囊内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胶囊内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胶囊内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胶囊内镜的并发症 ;胶囊内镜并发症的预防;胶囊内镜并发症的预防;使用前;射频识别器;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90,000余人接受过胶囊内镜的检查。国外已有近80篇文章报道了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认为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2%,目前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的一线方法。 ; 在我国胶囊内镜于2002年9月获准引进中国市场,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北京、上海、广东、湖南、青海、河南、浙江、安徽和湖北等30家医院拥有此项检查技术。; 我院在2003年11月率先引进湖南省第一台第2代胶囊内镜,并已诊断临床病例十余例。;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国外研究表明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2%,目前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有学者比较了胶囊内镜与钡灌肠CT两种方法对消化道出血和克隆病的确诊率,发现胶囊内镜具有更高的确诊率。 ;; 我院观察了12例胶囊内镜受检者发现11例胶囊在工作时间内顺利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通过率91.7%。胶囊最短工作时间为372min, 最长工作时间为465min,平均工作时间为404.8min,胃排空时间平均约为47.3min(8min~88min),小肠转运时间???均约198.1min(140min~299min)。 ; 12例受检者中,检出8种病变共42处。炎性病变25例、息肉5例、溃疡3例、胆汁反流3例、空肠肿块1例、小肠血管病变3例、憩室1例、结肠黑变病1例。其中1例空肠肿块考虑为基质细胞瘤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胶囊内镜诊断及腹部二维定位较准确,对手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小肠间质细胞瘤 (向神经方向分化,具有低度恶性潜能 ) ;最后诊断:消化道出血 小肠间质细胞瘤;典型病例;回肠憩室胶囊内镜滞留;下段小肠局限性黏膜隆起;病例3;病例3;小肠腔内可见新鲜血液附着;常见病变;小肠黏膜下匍匐样静脉;胆汁反流;结肠黑变病;十二指肠溃疡;回盲部息肉及淋巴滤泡;回肠息肉;小肠Dueulafoy’s病变;空肠浅表溃疡;小肠黏膜水肿;小肠恶性肿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小肠移植术后20天;胶囊内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谢谢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