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功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图)『苏科版』.doc

113功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图)『苏科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3功教学设计(含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图)『苏科版』

中学物理教育网 所有资源全部免注册下载 PAGE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资源平台 CZWLJYW.COM 搜集整理@中学物理教育网 苏科版《11.3功》教学设计(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图) 一、教学设计思路 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通过对斜面的探究展开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它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抽象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中若能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就为学生的学习扫清了一大障碍,以此???持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为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通过复习杠杆、滑轮和生活中的其他简单机械,为学生顺利完成后续的学习构建必要的基础知识平台。第二环节是感受、质疑、探究,通过亲自经历实验活动,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感受理解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团结合作。通过实验的设计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同时达到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目的。第三环节是功的概念,通过对实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意义的物理量,通过普遍的现象揭示物理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尊重科学,相信探究的结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四环节是判断有没有做功:即通过对功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与判断,提高学生理论分析的过程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的培养。利用我国运动员举重等图片不仅使知识变得鲜活,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挖掘出学科中的育人因素。第五环节是应用功研究实际问题,通过计算人对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充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一环是小节和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当堂的学习的知识,并把课堂延伸到生活。 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质疑、实验的设计和分组操作、小组讨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同学交流评估等,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习形式更富吸引力,课堂具有更多的生成性。从书本到生活、从个别学习到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感悟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生活、对社会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图 实验设计 1实验探究2数据分析 结论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小结与作业 活动二:功的概念 活动一:探究斜面 复习导入 1功的定义2功的公式和单位 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 应用 三、课堂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5.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验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6.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 教材编写流程: 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认识功 → 结合斜面认识功的物理意涵 → 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 应用功研究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 1.斜面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 2.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五、教学难点 1.功的概念建立及理解; 2.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六、教学用具 教师用: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砝码、刻度尺、木块、多媒体 学生分组: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砝码、刻度尺、木块 七、教学过程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一、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简单机械: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用笤帚扫地,手臂只需移动较小的距离就可使笤帚在地上扫过一大片,虽费力但省距离;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这说明了省力的机械要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要费力。 问:有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呢?这节课我们将以斜面为例来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思考回答问题。设问激发探究热情;复习知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构建知识平台。二、探究斜面(利用ppt课件出示利用斜面的生活图片和相关的问题。) 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工人师傅常用斜面这种机械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