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终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

2015年最终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最终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第五单元的标题为: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840年至今) 包括三课: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包括:衣、食、住、行、信息传播 思考:这一单元体现了什么史学观?;史学观: 社会史观。 本单元学习重点: 1、什么时候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这种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的物质生活: 1、衣:(1)富人:长袍马褂。 (2)平民:布衣。 2、食:(1)富人:满汉美食。 (2)平民:粗食。 3、住:(1)富人:深宅大院。 (2)平民:普通民居。 总之:都是中国自产。 ;阅读课本P64第二段正文,提炼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衣”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的变化 一、衣:(1)洋布、洋装的进入。(2)中山装。(3)旗袍(中西合璧)(4)学生装、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 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 ;满族妇女衣着;礼;阅读课本P64第三段正文,提炼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的变化 二、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阅读课本P65第一段正文,提炼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的变化 三、住:(1)使、领馆区。 (2)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戊戌变法的维新派 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阅读课本P64前言部分, 思考: 康有为提倡“断发易服”的理由有哪些? ; 康有为提倡“断发易服”的理由有哪些? 1、追赶世界文明的步伐。 2、适应经济近代化的需要。 3、改变中国落后形象,适应进化需要。 ;在改良社会风俗上,维新派大胆冲破清朝禁忌,走在时代的前面。 可惜在实践上??未取得多大成果。 ;辛亥革命变革社会风俗的表现: 1、剪辫子。2、废止缠足。 3、 易服装,中山装流行。 4、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删繁就简、婚姻自主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 5、改革社交礼仪,用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6、改革称呼,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等称谓。 7、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并同时使用民国纪年法。 ;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中西合璧和土洋并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演变 一、20世纪50-70年代: 1、社会风尚的主流: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2、衣:衣着朴素。(50年代的布拉吉和列宁装、文革期间流行绿色和军装。) 3、食:食物简单。 4、住:住房拥挤,家具简单。 5、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 ;票证供应的原因: 一、中国当时的经济水平低,货物供不应求。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票证逐渐取消。;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演变 二、改革开放以来: 1、衣: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由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 3、住: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1995年安居工程。 4、玩:延长节假日时间;休闲娱乐成为日常生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