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文档选编.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文档选编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晚期,内容多,而且保存较好,最古老的方书; 二、两汉时期 《黄帝内经》基本理论,奠定基础;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葛洪所写 《小品方》陈延之,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 《刘涓子鬼遗方》晋仁刘涓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创、痈疽等外科防己,反应了魏晋南北朝朝时期的外科的成就,为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四、隋唐时期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则基本上代表了唐代方剂学的真实水平;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医药孙思邈的力作,为综合类医学巨作,首列妇人方。 《外台秘要》唐代又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学。 五、宋元时期 嘉佑二年,集贤院设立校正医书局,成为我国最早的国家医书编撰出版机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宋代成为本草和方书校刊汇纂的时期; 《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收录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 北宋政府官办太平惠民和剂局的简历,使大量成方制剂的生产规范化,标志着我国制剂和成药的销售、管理进入新的阶段。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拓展了方剂学的学术领域; 六、明清时期 《普济方》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又有集约的袖珍良方; 《医方考》吴昆,第一部方论专著; 清代的实用性方书主要是《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 《医方集解》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 七、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方剂: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 常用治法: 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4、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7、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8、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症的一类治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七方:始于《黄帝内经》 ;《伤寒明理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提出了七方的名称; 病症分类法首推《五十二病方》 ; 祖方(主方)分类法:施沛编著的《祖剂》,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及后世医家的部分基础方剂。 《伤寒明理论》中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明:张景岳类为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着,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医学心悟》清,程钟龄,提出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明确提出了以法统方的思想,也是对治法分类防己的理论总结;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综合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配伍目的: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最高见于《黄帝内经》;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点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的变化:如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 2、药量增减的变化: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有大黄。枳实。厚朴三味组成。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 3、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与理中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