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青春:1960年代美国与法国的文化与青年革命.docxVIP

疯狂青春:1960年代美国与法国的文化与青年革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疯狂青春:1960年代美国与法国的文化与青年革命

疯狂青春:1960年代美国与法国的文化与青年革命  HYPERLINK /plus/search.php?kwtype=0q=%D5%C5%E6%C2 ? 张媛  来源:澎湃思想市场 ?2016-02-26 10:51? ?点击:358次  图片来源:Marc Riboud,an Rose Kasmir, holding a flower up to soldiers, October 21, 1967 有一天,一位八〇后的朋友突然很感慨,说是他们这代人都没有青春。原因就是那些,独生子女要赡养双方老人啊、高房价啊、养一个孩子成本高啊……很伤感地引用了网络上一句煽情的话:我怎么敢倒下,我的身后空无一人。生逢八〇后,过着四平八稳的生活,莫名地对那些激越的青春产生了一种抽象的向往。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差不多是他们的必读书,萨尔和迪安的生活似乎是“疯狂青春”的标本;其实在纷纷扰扰的1960年代,发生在美国和法国的青年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 《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这显然是领先于时代了,五十年代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年轻人,六十年代读《单向度的人》,1964年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68年他们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美国的霍尔顿们是一群很单纯的人,哪怕是造反了,也只不过是想要保护小妹妹不受这个成人世界的污染。实际上,美国社会一直很稳定,美国的青年也一直很安分,为什么到了1960年代,他们突然要造反呢? (二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照片) 不论年轻人喜欢与否,无可否认,个人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二战结束后,英雄时代也随之而去,到了六十年代,“迷惘的一代”完全步入了老年,失去了他们年轻时代的魅力,菲茨杰拉德甚至已经去世多年(1940),《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年轻读者的眼中像古代人一样难以理解。禁酒令、大萧条和大战,四十年的时间内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六十年代的美国和二十年代的美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简单地做一个算术,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出生在四十年代,也就是说二战时期他们基本没有记忆,尤其是因为美国本土没有卷入战事,美国没有战后重建的问题,相反,二战后,全球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方面都如日中天。从历史上来讲,???十年代的美国青年享受了罕见的文明,哪怕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头一次经历如此惊人的富足和强大。他们对贫困一无所知,他们体验了富足而稳定的生活,因此他们对美国的期望更高、更理想化。 但历史不是割裂的,四十年代以前出生的美国人还继续活着,他们还承载着战前和大战的记忆。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父辈应该出生在二十年代前,也就是说大萧条时期正是他们成长的时期,他们也正是二战的主要经历者。他们的记忆大部分是这样的:童年时代是金光闪闪的爵士时代,一切都欣欣向荣,直到一夜之间风云变色,大萧条使他们的童年戛然而止,并且持续了整个少年时代,而他们的青春则奉献给了反法西斯战场。所以,对这一代人来说,六十年代的年轻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财富、安全、自由,在他们看来,都是很脆弱的,并且可能需要流血才能获得。换句话说,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与父辈之间的代沟是很深的,因为完全不同的经历,他们相互之间很难沟通,谁也不能说服对方。这就使得年轻人更加认定他们是孤立的,要使美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只能靠他们自己。 (60年代在美国东海岸著名的反文化中心格林威治村,一些年轻的反文化者称他们自己为“hips”。) 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青年革命,导火索还在五十年代。二战刚刚结束,世界就被人为地分为两半,随着“铁幕”的落下,两个世界被隔绝了。整个五十年代,是铁幕内外双方相互妖魔化,各自积压恐惧和仇恨的年代。1945年3月,“非美委员会”成为常设机构。在杜鲁门政府从1947年开始的“忠诚调查”中,两千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麦卡锡原本只是一个行为不检、沉溺赌博和酗酒、声名狼藉的政客,却因为鼓吹“红色恐怖”而一时主导了美国舆论。麦卡锡只是一个诱因,实际上,五十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是一次全民参与的活动。虽然其主动性各有不同,但绝大部分人在一开始并没有拒绝麦卡锡主义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在对抗“共产主义”、保卫自由世界和保卫美国生活方式。但无论其愿望是什么,麦卡锡主义使得美国的五十年代呈现出一副愚蠢的模样,一个臭名昭著的“疯人院”。对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成年人如此轻易地就陷入如此明显而卑下的骗局是不可原谅的,他们对父辈的判断力产生了怀疑。而这种怀疑随着冷战的深入更行扩大,美国在越南越陷越深,1965年开始更是直接派遣美国军队参战。问题在于,越战没有正义性,和二战的反法西斯完全不同,年轻人无法赞同政府的作为,他们对整个成年世界的失望至此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于是有了六十年代的青年革命。 青年革命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