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的论文.doc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的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自编背景信息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寻找影响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 性别、年级、家庭适应性、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交孤立、问题解决、自责、幻想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 网络成瘾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立完整的心理干预体系,有机结合多种干预方式。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社会心理因素
网络成瘾(inter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人才资源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发展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凸显,有报道显示在校大学生正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1]。因网络沉迷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荒废学业、心理和行为异常等现象日渐被重视,并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就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可以看出网络成瘾是一个多因一果的复杂变量,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选取了可能与网络成瘾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综合探讨其影响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和山西职工医学院两所学校大二、大三学生及研究生876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1.3%。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作为诊断工具,将得分大于等于5的学生81名,作为成瘾组(iad),其余719名大学生作为非成瘾组(非iad)。
1.2评价工具 网络成瘾的评价: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 ydq是young根据dsm-iv中病理性赌博的10项标准确定的互联网成瘾的8项标准,符合其中5项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2]。台湾陈淑惠教授的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cias)。cias包含如下5个因素: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及健康问题,前三个是网络成瘾的核心症状,后两个是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共26个题项,是一种四级自评量表。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此量表不具诊断意义,将其作为网络成瘾各分症状的改善情况参考。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999年再测信度为0.83,2000年测得各因素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0与0.82之间,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3]。
自尊的评估:使用《自尊量表(ses)》,共10个题目,4级评分,用以评估个体自尊水平[4]。
家庭关系的评估: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是由olson等人1982年编制的。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答案分为五个等级。主要评价两方面的家庭功能:(1)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5]。
孤独感的评估:使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属多维量表,是为区分r.s,ergence of a ne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6.
[3] 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4] 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 esteem scale);olson.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中文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second edition- chinese version);vincenzi, grabosky.情绪与社交孤独问卷(emotional-social loneliness inventory);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8-320;142-149;301-303;127-131;110-115.
[5] 吴汉荣,朱克京.影响大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