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pdfVIP

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pdf

书2015 年第 6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6 2015 第 55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55 (总 258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258    收稿日期:2015—03—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东南沿海灶户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2BZS083);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青年项目“明清灶户制度运作与福建盐场社会变迁研究”(13CZS023);四川省教育厅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 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WHZ13—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5LZUJBWZY018)   作者简介:叶锦花,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州 730000)。 ①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年;范金民、夏维中:《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明清 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 叶显恩:《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史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 年;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 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萧凤霞、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 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 年第 3 期;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 系统为例》,《清史研究》1999 年第 2 期;郑振满:《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09 年;陈支平:《民间文书与明清东南族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等等。 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 ———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叶 锦 花   摘 要:明代福建泉州盐场地区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转型。明初,在本色盐课制度下及“画地为牢”的 社会中,具有徭役性质的制盐业成为泉州盐场地区最为主要的产业,而农业次之,商业行为甚少。正统朝以 来,随着盐课改折,一方面官府放松对泉州食盐产、运、销的管制,盐业成为民间自由产业并在市场机制主导 下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泉州灶户人身、职业所受到的控制减弱。与此同时,州县及卫所对盐场地区民户、军 户的管辖亦转向间接。泉州盐场地方人户活动范围、生计选择的空间都得到扩大,他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抓住政治、经济新形势,参与商品交易、经济作物种植、手工业品制作、蛏和蚝的养殖,促进泉州盐场地区商 业、农业、手工业、海产养殖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   关键词:明代;灶户制度;盐场地区;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K 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639(2015)06 -0067 -09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具体区域的社会经 济变迁问题。其中,作为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重中之重的长江三角洲(特别是江南地区)、珠江三角 洲、韩江三角洲、莆田平原以及华北平原等地区的研究,广泛涉及上述区域的经济发展、基层组织、民 间信仰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①。现有学术研究使我们对明代部分区域的 社会经济变迁有深刻的认识,不过,相关研究甚少涉及盐场地区。实际上,盐场地区是传统中国,特 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非常重要的地域单元。盐业是盐场地区最为主要的产业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 明代盐业经济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集中探讨了明代的制盐技术,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相关制度及 76 其演变①以及盐商群体的分化、资本来源②。盐业固然是盐场地区极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但非全部③。那 么,明代盐场地区都有哪些经济活动?拥有怎样的经济结构?在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 有较明显的转变的大环境下,盐场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否也有所变化?若有,其演变的机制是什么? 盐场地区的经济在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演变中发挥了何种作用?诸如此类问题都有待深入的探讨。 本文拟通过全盘考察有明一朝泉州盐场地区经济情况,以期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阐释。 一、明初本色盐课制度与盐场地区经济状况 泉州地区濒临大海,一方面有着泉州湾、永宁港等众多优良港湾、港口④,另一方濒海地区平原面积 狭小而土壤贫瘠、咸卤,不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不过近海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另一种作业———制盐业。 泉州境内惠安、晋江、同安等沿海县份都具有生产海盐的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利用海水制盐有煎、晒两 种方法。泉州盐场大多在元末就改煎为晒⑤,灶户在海滨地区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筑“溜池”或“漏”( ) 以准备卤水,再将盐度达到一定高度的卤水注入用瓦片平铺好的盐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