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水生物接触氧化池两种不同曝气系统的比较研究的论文.doc
给水生物接触氧化池两种不同曝气系统的比较研究的论文
摘要: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给水生物预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工程实际应用。本文对给水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曝气系统(微孔曝气器曝气和穿孔管曝气),作了充氧性能、系统造价、运行成本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用微孔曝气器的曝气系统优于采用穿孔管的曝气系统。
关键词:微孔曝气器 生物接触氧化池 穿孔管 充氧性能 运行成本
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人口膨胀,引起了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同时,相应的污染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导致了饮用水水源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恶化。在给水处理领域中引入生物预处理,已成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国,给水工程实践中常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生物预处理工艺。在该方法中,曝气系统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整个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充氧性能、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和管理操作。本文结合中试试验和工程实践对这两种不同曝气系统作了多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两种曝气系统
为提高氧的利用率,生物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气水逆向流设计。.一般用鼓风机鼓风曝气,曝气设备分布于池底;气流自下向上流经填料区,水流自上向下流经填料区。曝气系统一般采用微孔曝气系统或穿孔曝气系统。
微孔曝气系统一般采用膜片式微孔曝气器作为曝气设备,池中填料一般采用弹性填料,设计气水比一般取0.7左右。
穿孔曝气系统采用穿孔管作为曝气设备,池中填料可采用颗粒填料或弹性填料,设计气水比一般取1左右。
2 充氧性能比较
通过对中试装置的清水充氧试验,对两种不同曝气方式的标准状态充氧性能作了测试,并对以下几项充氧性能评定指标作了比较与分析。
(1) 标准状态下的氧总转移系数klas(h-1)——曝气器在标准状态(水温20℃、1atm大气压强)的测试条件下,在单位传质推动力作用时,单位时间向单位体积水中传递氧的数量;
klas=kla(t)·1.024(20-t) (1)
式中 kla(t)——水温为t℃条件下,氧气的总转移系数(h-1);
t——测定时的实际水温(℃)。
kla(t)=2.303lg[(c3-c1)/(c3-c2)]×[60/(t2-t1)] (2)
式中 cs——液体中的氧气溶解度(mg/l);
c1、c2——在t1、t2时间(以min计)所测得的氧气浓度(mg/l)。
(2) 氧气转移率dc/dt(mg/l.h)——曝气器在标准状态的测试条件下,单位体积内氧气的转移速率;
dc/dt=klas·cs(20) (3)
式中 dc/dt ——单位体积内氧气的转移速率,简称氧气转移率(mg/l.h);
cs(20)——标准状态下的氧气在清水中的溶解度,cs(20)=9.17mg/l。
(3) 充氧能力r0(kgo2/h)——曝气器在标准状态的测试条件下,单位时间向溶解氧为零的水中传递的氧量:
r0=klas·v·cs(20)·10-3 ,(kgo2/h) (4)
式中 v——液体体积(m3)。
(4) 氧利用率ea(%)——曝气器在标准状态的测试条件下,传递到水中的氧量占曝气器供氧量的百分比:
ea=(r0/s)×100% (5)
式中 s——供氧量(kgo2/h);
s=0.21·1.331·gs
其中 0.21——空气中氧所占比例;
1.331——标准状态下氧的容重(kg/m3);
gs——供给空气量(m3/h)。
(5) 充氧动力效率ep(kgo2/k2);
γ——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容重,γ =1.205(kg/m3)。
2.1 清水充氧试验
本试验直接利用a型和b型生物接触氧化中试装置(见图1)为测试装置:a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区下方设微孔曝气器(微孔直径0~200μm范围内变化),直接向弹性填料区鼓风曝气,池中水深4.5m,填料区高度4m,并采用两级串联的方式运行。b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区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孔径1mm),直接向颗粒填料区鼓风曝气,池中水深4.1m,填料区高度2m。
试验用水为自来水,水温28℃,供气量以转子流量计计量换算。试验方法采用静态启动的间歇非稳态法;用亚硫酸钠为消氧剂,氯化钴为催化剂;溶解氧采用溶氧仪直接测定。
试验条件和测试结果见图2和表1。
表1 两种曝气系统的清水充氧试验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的论文.doc
- 纳米CeO2-Zn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锌镀层中的应用的论文.doc
- 纳米TiO2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的论文.doc
- 纳米二氧化钛的现状与发展的论文.doc
- 纳米光催化TiO2的应用领域及现状的论文.doc
- 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发展及前景的论文.doc
- 纳米技术的推进与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的论文.doc
- 纳米改性剂在家电彩板卷材涂料中的应用的论文.doc
-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研究的论文.doc
- 纳米材料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分析的论文.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