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人工冰场制冷工艺设计与案例技术总结.doc

室内人工冰场制冷工艺设计与案例技术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室内人工冰场制冷工艺设计与案例 室内人工冰场的使用要求及设计条件 一、概述 人工冰场出现于1878年。上世纪60年代末北京建成我国第一座人工冰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2008年北京奧运会到来,人工冰场将得大的发展。 二、人工冰场的使用要求及设计条件 ⒈冰场尺寸 比赛用人工冰场的尺寸和面积由体育竞赛标准确定。娱乐性冰场的尺寸可任意确定。 冰球场速滑场溜石冰场娱乐性冰场冰场尺寸30×6070×1824.24×41.82任意冰场面积18305599177.32任意⒉冰面温度 表1-1是不同冰上运动项目冰面温度的推荐值。 运动项目冰球花样滑冰大众滑冰速滑溜石冰面温度(℃)-3 ~ -5-3-2-2 ~ -3-2⒊冰面风速 冰面风速直接影响冰场负荷大小。表8-1-2给出了不同冰上运动项目冰面风速的推荐值,可供参考。 运动项目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娱乐性风速(m/s)1.01.50.71.0⒋冰层厚度 比赛、训练性冰场,冰面厚度一般取30~40mm。娱乐性冰场冰面厚度一般取50mm。间接供冷的人工冰场,冰层最好不超过40mm。 ⒌娱乐性的冰场的滑冰人数 一般按每个滑冰者占1.5~2.8m冰面来估计人数。进行花样滑冰时,每个滑冰者将需要直径为4.9m的场地。 ⒍室内冰场馆内温度 一般夏季室内温度取24~28℃,相对湿度不宜过高。冬季一般取16℃。 ⒎载冷剂供回水温差 载冷剂供、回水温度可取为-10℃和-9℃,在负荷增加时,可取为-13℃和 -11℃。载冷剂供回水温差控制在1~2℃为宜。 室内人工冰场负荷计算 人工冰场负荷分为初冻负荷和维持负荷。一般是根据经验和实测数据为基础确定。负荷计算方法有经验数据法、图表法、分项计算法等。 一、工冰场负荷概算指标 ⒈ASHRAE指标。可参考书上的表2-1。 ⒉室外冰场负荷指标。列在书上的表2-2中。 ⒊国内外已建冰场指标。列于书上的表2-5中。 重庆XX真冰滑冰场的冰场面积376m2,维持负荷207.3KW,单位面积维持负荷551.3W/m2。初冻负荷约为340KW,单位面积初冻负荷约为900W/m2。 二、图表法 三、分项计算 ⒈对流放???负荷qc qc=αc(ta- ti ) (w/m2) (2-1) 式中: ta —空气温度,℃,室外冰场,安全点可取冰场使用期间最高月的平均干球温度; ti —冰面温度,℃ αc—冰面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它与风速有关,可按书上的表2-4的推荐值查取,或按下式计算: αc=2.583v 0.871 (W/ m.℃) (2-2) 式中:v —风速, (m/s) 室内人工冰场的场地构造及场地排管 一、场地构造 场地构造应满足以下要求: ⒈能承受冰面的负载; ⒉能解决场地由于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温度应力; ⒊尽量减少冷损失; ⒋场地要有良好的排水; ⒌满足场地的使用要求。 基层部分构造分别具有防水、滑动、保温和导水的功能。面层的功能是满足场地使用要求。 ⒈钢筋混凝土面层。见上图。 ⒉充砂面层。见中图。 ⒊裸管面层。见下图。 ⒋重庆XX真冰滑冰场场地构造作法。见图。 场地构造设计中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⒈面层厚度混凝土面层推荐厚度为140~150mm,管顶混凝土厚度为20~40mm;  砂质面层,推荐厚度为32~45mm,管顶砂厚为0~25mm。 ⒉砂质面层的砂子应采用不含垃圾或者粘土的优质河砂。 ⒊滑动层  滑动层的作用是当面层热膨胀冷收缩时,相对于基层中的保温层能有一个微小的滑动,以避免损坏隔汽防潮层和保温层。  常用的两种做法是采用干砂层或滑动块。 ⒋保温层的合理厚度  加气混凝土 580mm  软 木 200mm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80mm  聚氨脂泡沫塑料 150mm 水泥珍珠岩 320mm  沥青珍珠岩 160mm ⒌场地防冻胀问题  措施:①场地加热。②架空式场地。 二、场地排管 ⒈场地排管的布置方式 ⑴排管沿冰场长度方向布置,制冷剂供液管和回气管,或载冷剂供液管和回液管同侧布置。 ⑵排管沿冰场长度方向布置,制冷剂供液管和回气管,或载冷剂供液管和回液管异侧布置。 ⑶排管沿冰场长度方向布置,制冷剂供液管和回气管,或载冷剂供液管和回液管中间布置。 ⑷排管沿冰场宽度方向布置,制冷剂供液管和回气管,或载冷剂供液管和回液管布置在同侧。 ⑸排管沿冰场宽度方向布置,制冷剂供液管和回气管,或载冷剂供液管和回液管布置在异侧。 ⒉排管的管径与管中心距 ⑴美国ASHRAE手册[11]建议:小冰场,DN20;大冰场,DN25,间距88.9mm(或DN32,间距≯101.6mm) ⑵日本冰场排管管径与间距见表3-2。 ⑶原苏联建议:管径25~57mm,间距90~110mm。 ⑷英国建议:直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