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4讲.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4讲

;;;;;;;; 《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大学》和《中庸》原来都是《礼记》中的独立文章,南宋朱熹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将其抽出,同《论语》、《孟子》并列,合称为“四书”。 ;;;名词解释:贵真;;; 道无限,而语言阐释其意有限,形成一对矛盾,道不可以言传,言不能尽意。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在于“得意忘言”。庄子《外物》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忘言”就变成了唯一的语言接受方式。因为,从“道”出发,人可以忘我、忘物、忘名、忘利,忘却一切,既已得意,语言自可忘矣。庄子“忘言”之说,启示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对言外之意的热烈追求,说明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本质差别。所以“此时无声胜有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都是“不可以言传”、“言不尽意”的真实写照。 ;(4)主天籁 ;(5)提倡“物化”;庄子的文学批评;儒道两家文学批评的异同 ;儒、道二家美学思想与文学批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2、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各异。儒家思想以政治伦理哲学为基础,表现出伦理化倾向;而道家思想以生命哲学为基础,表现出自然化倾向。儒家主善,重美善统一;道家主真,重美与真的统一。儒家重人伦,道家重天理。儒家重功利,道家超功利性。儒家以社会发展为生活准则,道家以人的生命的发展为生活准则。儒家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奋斗目标,道家以清静无为为人生目标。;3、美学风范迥异。儒家尚文,道家崇尚素朴自然之美。儒家追求的人格之美以严肃刚正为特色,道家追求的人格之美以自由奔放为特色。儒家以人工取胜为美,以中和之美为核心;道家以自然取胜为美,主张以自然无为之美为核心。儒家主“辞达”,肯定“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而道家主“得意忘言”,认为“言不尽意”。;4、审美境界差别巨大。儒家的审美境界以政教合一为最高境界;道家的审美境界以物我为一为最高境界。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