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09
第二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 防火安全基础知识;1.燃烧的定义;2.火灾的定义;3.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4.不同可燃物的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二)火灾的分类;
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气火灾等。
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
E类(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发电机、电动机、电缆、家用电器等。;(三)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四)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p.56;;补充内容:氧指数的概念;(五)火灾的防治途径;;2. 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
高分子材料大部分为碳氢元素组成,易燃。
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是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易着火,或燃烧速度变慢。
阻燃剂:添加型、反应型
P.56-57 ;(六)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
初起期(阶段)(烟,阴燃)
发展期(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热释放速率满足时间平方规律)轰燃
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通风决定火势)
减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轰燃(参考知识)
①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
②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
③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回燃(参考知识)
——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
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仍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体,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这些混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在室内形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且会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
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七)火灾探测原理与方法;接触式探测:如离子感烟火灾报警器;非接触式探测:如光电感烟式报警器
(利用烟气的光学效应报警);(八)灭火原理、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3. 灭火剂
(1)水灭火剂:机理、形态、应用范围
(2)气体灭火剂:如CO2灭火剂,卤代烷(1211灭火剂: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等。卤代烷灭火剂属淘汰品种,替代品如七氟丙烷(FM-200)、IG-541等。
(3)泡沫灭火剂:发展趋势、高倍数适合大空间灭火。
(4)干粉灭火剂:组成、机理、优越性
;4. 烟气控制;烟气的危害性;烟气的危害性;;烟气控制措施;⑷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采用(地铁或隧道)。
⑸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然通风系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九)火灾危险性评价 P.62;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二)控制点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1. 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的成因与控制; (2)蓄热自热着火; 2.电气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与控制;3. 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与控制
机械点火源即由撞击和摩擦等机械作用形成的点火源。
在撞击和摩擦过程中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如火镰引火、打火机(火石型)点火都是撞击和摩擦火花具体应用的实例。
撞击和摩擦的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却会点燃许多易燃易爆的物质。如爆炸性物质、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受振动、撞击和摩擦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机床切削下来的废铁屑(温度很高)点燃周围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事故。
在装卸搬运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撞击和摩擦敏感度较高的物品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拖拉、翻滚等,以防引起火灾和爆炸。
对于车床切削应有冷却装置。对机械传动轴与轴套,应定期加润滑油,以防摩擦发热引燃轴套附近散落的可燃粉尘等。;三、建筑的防火安全;④楼梯间(处于地下室相连的楼梯、通向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楼梯外)竖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
⑤避免人流交叉。
⑥(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割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⑦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⑧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楼梯间及其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⑨首层楼梯间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⑩居住建筑内的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局部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