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doc

PAGE  PAGE 6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   摘 要:计算机的出现使各种信息和事物实现数字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量暴增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但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因大数据受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保护个人隐私,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隐私   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呆萌可爱的机器人“大白”赢得了无数人的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白”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近。大数据会从各个方面提供“大白”式的帮助,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让个人隐私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一、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   进入2012年以来,大数据逐渐从一个技术词汇变成社会热点名词。大数据具有Volume(数据体量巨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的4V特点。   大数据对于信息安全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大数据环境下,个人隐私的泄露变得更加容易,如打开浏览器上网,广告弹窗推荐的商品可能正好就是你最近浏览想买的东西;翻阅自己的QQ,查看定位信息就能够准确回忆起一年前的今天你在哪里,做了什么;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几个关键词,也许就可以重温几年前自己的博客日志。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最令人焦虑的是根本不知道何时自己的信息就被无意中泄露出去,这就引发了大数据时代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碰撞。   二、个人隐私及其在大数据中面临的挑战   (一)个人隐私的相关概念。在特定的情景下,对不同的人和事,隐私是指用户认为是自身敏感的且不愿意公开的信息。通常分为4类:1、信息隐私,即个人数据的管理和使用;2、通信隐私,即个人使用各种通信方式如电话、微信等和其他人交流;3、空间隐私,即个人出入的特定空间或区域;4、身体隐私,即保护个人身体的完整性,防止侵入性操作。本文所指的个人隐私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如用户的身份、位置等敏感信息。   (二)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面临的挑战。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速度极快、模态多样、真伪难辨、价值密度低等特点,加之个人隐私随着诸多因素动态变动的特性,使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   1、个人隐私保护的范围难以确定。根据上述对个人隐私概念的阐述,隐私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人的特性和背景,因此,隐私保护哪些敏感数据很难界定。   2、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难以界定。大数据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以及机会的同时,也让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之下。比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网站监视我们的购物习惯;百度、谷歌等浏览器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窃取着我们的社交关系网。侵犯个人隐私的形式复杂多样,依据当前法律难以判定其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3、管理个人隐私变得十分困难。大数据贯穿七大行业:教育、交通、金融、电力、石油、天然气及卫生保健。其大规模性和多样性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管理个人和团体的隐私增添极大困难。   三、各种接入设备和接入网络为隐私泄露保驾护航   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   图1 互联网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由此可见,随着手机智能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手机搜索、手机网络购物、手机网上支付、手机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微博客、手机网游、手机网络视频等等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及使用率较2014年年底都有所增长。现实中,手机用户也无时无刻不在用个人信息来交换服务,比如说百度地图APP交换自己的位置信息;腾讯QQ、微信交换自己的个人关系;淘宝、天猫APP交换个人联系方式甚至家庭住址等信息。由此可见,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手机无疑已成为最危险的智能终端。   除此之外,Wi-Fi无线网络也成为主要的上网方式,截止到2015年6月,83.2%的网民在最近半年曾通过Wi-Fi接入过互联网。其中网民在家里通过Wi-Fi接入网络的比例最高,达到88.9%;其次是公共场所和单位,学校是占比最小的场所。   图2 网民Wi-Fi无线网络接入场所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Wi-Fi自出现以来受到了广大网民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