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货币理论与政策通货紧缩选编
第六章 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紧缩概述;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二、通货紧缩简史;起因:为了应对通货膨胀,防止纸币过度发行,因此规定纸币发行必须有足额的黄金准备。
导火索:《银行特许状法》(《1844年银行法》)
影响机制:
纸币发行以100%黄金为准备,纸币代表黄金流通;
但黄金的产量受制于技术和资源条件,进而约束了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增长,经济交易量剧增,货币需求扩大,货币供应量就会跟不上。;后果:
货币增长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导致价格水平下跌
价格下跌:货币更加“值钱”,企业和个人均增加储蓄,需求下降,价格进一步下跌
货币更加“值钱”: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升,结果利息飙升,企业负担重
需求不足加上企业负担加重,经济危机随之发生:英国由此发生了1947年和1857年的经济危机。;教训:
控制货币增长不利于经济发展
《1844年银行法》的本质是金本位制,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供给缺乏弹性的缺点,不利于经济发展
因此,历史上曾实施的金本位制不可能恢复。
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试图恢复金本位制,结果又一度陷入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货紧缩相对于通货膨胀,更不利于经济发展;“大萧条”通常指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大萧条”经典对话(寒冷冬天夜晚,煤矿工人家):
女儿:“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
女儿:“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史上极为荒谬的现象:人民忍饥挨饿受冻,同时人为销毁各种产品;为什么出现这种“人民忍饥挨饿,同时人为销毁农产品”的荒谬现象: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本次危机,是史上最为严重的通货紧缩,也是史上最严重影响最广泛的经济危机。
金融市场暴跌,DJI由1929年9月3日的386.1点跌至40.56,跌幅高达89.5%。
工业品大量过剩,商品批发价下跌30%以上;
陷入经济萧条的恶性循环:供给过剩需求不足—价格下跌—企业破产—银行破产——失业——需求进一步不足—供给更加过剩;历史背景:1985-1989年,日本经济经历了泡沫经济形成、发展、最后破灭的过程。
广场协议(1985年9月)
日本经济崛起,美国财政、国际收支“双赤字”,美国要求日元升值(不到2年,美元兑日元由250跌至120)
卢浮宫协议(1987年2月):
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未能解决美国“双赤字”问题,因此美国,要求日本降低利率、刺激内需扩大进口;两次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升值,打击了出口同时外资流入,刺激了投资和房地产
降低利率,也刺激股市大幅上涨和房地产价格飙升
1989年底,日本全面步入泡沫经济之中
1989年底,日本不动产价值是当时美国的4倍(国土面积只有1/25)
1989年12月,日经225指数最高38957点,是1985年9月12700点的3.07倍,是1987年2月21567点的1.8倍。(2003年4月低至7603点,2008-2012在1万点上下);后果: 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货紧缩
为抑制泡沫,日本提高利率,信贷紧缩
结果导致股市和房市暴跌,银行大量坏账形成
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经济增长急剧下滑,通货紧缩不断恶化。
此后,即使降低利率,但由于银行大量坏账原因,消费不振,经济预期悲观,企业融资也越来越困难,经济持续低迷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陷入通货紧缩的“不能自拔”;4.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通货紧缩;5.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通货紧缩威??;三、通货紧缩的危害;第二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1.欧文?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3.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失误”解释;4.小结: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的表现及根源;二、通货紧缩的治理;2.供给方面的治理措施
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供给总量
培育新的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改善供给结构
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既改善供给结构,也提高就业扩大需求
鼓励创业:既改善供给结构,也提高就业扩大需求;第六章 讨论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