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萃取法选编
;二、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
抗生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化学状态,其分配系数亦有差别,若适度改变pH,可将抗生素自水相转入有机相,或从有机相再转入水相,这样反复萃取,可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 单级萃取最多为一次平衡,故分离程度不高,只适用于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很大或溶质萃取率要求不高的场合。;(2)多级错流萃取
原料液依次通过各级,新鲜溶剂则分别加入各级的混合槽中,萃取相和最后一级的萃余相分别进入溶剂回收设备,回收溶剂后的萃取相称为萃取液,回收溶剂后的萃余相称为萃余液。
特点:萃取率比较高,但萃取剂用量较大,溶剂回收处理量大,能耗较大。
例如;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中的放线菌
;(3)多级逆向萃取 原料液和萃取剂依次按反方向通过各级,最终萃取相从加料一端排出,并引入溶剂回收设备中,最终萃余相从加入萃取剂的一端排出,引入溶剂回收设备中。特点:可用较少的萃取剂获得比较高的萃取率,工业上广泛采用.;四、萃取分离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五、萃取剂的选择;产生分散相的动力;七、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 2、乳状液的破坏
加入表面活性剂
离心
加电解质
加热
吸附法破乳
高压电破乳
稀释法
3、常用的去乳化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231)
[CH3(CH2)10CH2(CH3)3N+]Br —
(2)溴代十五烷吡啶(PPB)
N+C15H31 Br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亚油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石油磺酸钠等
其他破乳剂
如用溴代四烷基吡啶作去乳化剂,因其既易溶于水,又易溶于醋酸丁酯中,既能破坏W/O型,也能破坏O/W型乳状液,比PPB破乳完全,用量为0.03% ̄0.05%。它能降低青霉素提取时随废液的损失,提高收率。
;(二)、pH的影响
1、pH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分配系数
2、pH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三)、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
高温不稳定
高温时溶剂间互溶度增大
(四)、盐析作用的影响
①由于盐析剂与水分子结合,降低了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转入有机相;
②盐析剂降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盐析剂增大萃余相比重,有助于分相;八、溶剂萃取法
优点:
①操作可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
②对热敏物质破坏少;
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缺点:
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九、浸取
定义:液体提取固体原料中有用成分的扩散分离操作。
浸取剂:水、甲醇、乙醇、丙酮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