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绝缘、接地及防雷技术(一)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节绝缘、接地及防雷技术(一)选编

绝缘、防雷及接地技术 ;雷电的危害;雷灾的特点;牵引供电系统防雷技术研究意义;高速铁路防雷技术研究的意义;雷电的本质;闪电的分类(形状);闪电的分类(形状); ;闪电的分类(形状);闪电的分类(形状);闪电的分类;四种不同类型的地闪;雷云的形成机理获得比较广泛认同的是水滴分裂起电理论:大水滴分裂成水珠和细微的水沫,出现电荷分离现象,大水珠带正电,小水沫带负电,细微水沫被上升气流带往高空,形成大片带负电的雷云。 雷云下部局部正电荷区。;雷电的形成;雷电放电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 第一次主放电 箭状先导 第三次主放电 ;雷击的种类;雷击的种类;雷击种类; (一)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直接雷击过电压典型实例分析;直接雷击过电压典型实例分析; 雷击于线路附近大地的情况 雷击于线路附近大地或接地的线路杆塔顶部等,在绝缘的导线上引起感应过电压。;(一)雷电活动频度 雷暴日(Td):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天数,以听到雷声为准,在一天内只要听到过雷声,无论次数多少,均计为一个雷暴日。 雷暴小时(Th):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小时数,在一个小时内只要有一次雷电,即计为一个雷电小时。 注意点 (1)一个雷暴日折合三个雷暴小时。 (2)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有关 (3)Td 15,少雷区;40,多雷区;90,强雷区;(二)地面落雷密度 地面落雷密度g表示每平方公里地面在一个雷暴日受到的平均雷击次数。我国标准对Td=40的地区取g=0.07。 运行经验表明:某些地面落雷密度远远大于上述平均值,它们或者是一块土壤电阻率远小于周边地区的场地、或者在山谷边的小河近旁、或者是迎风的山坡等。它们被称为易击区,在为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路选址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地方。;(三)雷道波阻抗 雷电通道长度数千米,半径仅为数厘米,类似于一条分布参数线路,具有某一等值波阻抗,称为雷道波阻抗。 主放电过程可看作是一个电流波沿着波阻抗为Z0的雷道投射到雷击点的波过程。 我国有关规程建议取Z0 ≈ 300Ω (四)雷电波的极性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对设备绝缘危害较大,防雷计算中一般均按负极性考虑。;(五)雷电流幅值;波前陡度的最大极限值一般可取50 kA/us左右。; (七)雷电流的计算波形;(八)雷电的多重放电次数及总延续时间;1、雷电流的特性 雷电放电速度很快,雷电流的幅值很大,陡度很高,且其电流的大小与土壤电阻率、雷击点的散流电阻有关。 2、雷电的危害分为三类 直击雷——雷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而发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 感应雷——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 高电位的引入——雷电流沿电气线路和管道引入建筑物的内部。;3、耐雷水平 电气设备或其他设备能承受的最大雷电流冲击而不至 于损坏时的电流,单位一般是 kA。 ;现代防雷体系;高空防雷区;低 空 防 雷 区;地下防雷区;接闪器防护范围的确定;输电线路避雷线的防雷效果;只要能设法制止上述发展过程中任一环节的实现,就可避免雷击引起长时间停电事故。;(一)避雷线(架空地线) 11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是沿全线架设避雷线;35kV及以下的线路主要依靠架设消弧线圈和自动重合闸来进行防雷保护。 (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和减少反击概率的主要措施。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一般为10~30Ω。 (三)加强线路绝缘 增加绝缘子串中的片数、改用大爬距悬式绝缘子、增大塔头空气间距等等,但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一般优先采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办法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四)耦合地线 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和增大导地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因而能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降低雷击跳闸率。; (五)消弧线圈 能使雷电过电压所引起来的一相对地冲击闪络不转变成稳定的工频电弧,即大大减小建弧率和断路器的跳闸次数。 (六)避雷器 仅用作线路上雷电过电压特别大或绝缘薄弱点的防雷保护。它能免除线路绝缘的冲击闪络,并使建弧率降为零。 (七)不平衡绝缘 一回路的三相绝缘子片数少于另一路的三相。 (八)自动重合闸 线路绝缘不会发生永久性的损坏或劣化。;接触网无避雷线,不能有效防止直击雷。 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对地的空气间隙太小,规范规定困难值为240mm,耐雷水平仅11kA,超过雷电流概率为75%,与绝缘子不匹配。 接触网支柱是利用回流线作闪络保护地线的集中接地,支柱基础上的螺栓可起到一定的接地作用,但普遍接地电阻较大。 接触网防雷技术可以参考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但从客观环境看,接触网防雷较为复杂一些。;日本防雷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