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制冷装置节能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制冷装置节能选编

第十章 空调装置的冷热源选择及制冷装置的节能 第一节 制冷空调装置的冷热源选择 一、制冷机的选用原则 1、 应考虑建筑物全年空调负荷的变化规律及制冷机部分负荷的调节特性,合理选择机型、单机容量、台数和全年运行方式,以便提高制冷系统在部分负荷时的运行效率,从而降低年运行费用。 2、从提供相同冷量、消耗一次能源的角度来说,电力驱动的制冷机比吸收式制冷机能耗要低。但对当地电力供应紧张,或有现成的热源,特别是有余热、废热可利用的场合,应优先选用吸收式制冷机。 3、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调节等方面考虑,选择电力驱动冷水机组时,当单机空调制冷量大于1160kw 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为 580~1160kw 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 量小于 580kw 时,宜选用活塞式或涡旋式。 ;4、选择制冷机时,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振动等。从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与否来考虑,吸收式制冷机有明显的优点;从温室效应考虑吸收式制冷机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电驱动制冷机大,因而就要综合考虑。 二、电动机驱动压缩式制冷机 包括:房间空调器、单元式空调机组及冷水(热泵)机组等。 选择原则:(1)性能系数 COP 或能效比 EER,(表示机组的能源利用率即单位功率制冷量。)越大越好。 (2)能源等级越小越好。 (3)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不应低于表10-4的数值。 ; ; ;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1、热源若是利用余热、废热、排热,则从总体考虑其节能特性优于压缩式制冷机。 2、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燃烧效率高,传热损失小,对大气污染小,能一机多用,可大幅降低燃料消耗。 四、燃气空调及制冷机组 1、几种型式空调机组的比较 ; 2、热电冷联合运行系统 ;五、集中供热供冷与冷热源能源利用多元化 ; 第二节 制冷装置的节能 一、压缩式制冷机循环及制冷剂选择中的节能措施 1. 压缩式制冷机循环的选择 (1) 对于蒸发温度较低的制冷机尽可能采用液体过冷,对于R134a等制冷剂的制冷机可以考虑采用回??循环(对于R717等则不宜采用)。对于复叠式制冷机,在高温与低温部分也可采用回热循环。 (2) 对于单级制冷机可采用分级节流中间抽气循环,当压比较大时这种循环节能比较显著。这种循环特别适用离心制冷压缩机的大型制冷装置、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经济器系统,以及冷库的双温制冷系统。此外,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可以制冷剂液体来替代或部分代替喷油,以达到在制冷系统中取消油冷却器,缩小油分离器容积,且实现节能。 (3) 在小型制冷或空调热泵装置的节流机构至蒸发器之间加一个蓄冷器,可以延长制冷压缩机的运转周期,减少开停次数。或者在用电低谷时进行蓄冰,以降低电费。对于大中型制冷空调系统可以与空调系统配合进行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并配合低温送风,以降低运行费用。; (4) 当压比在中等范围内(例如为6~10),采用单级压缩循环还是两级压缩循环,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去确定。同样,当蒸发温度在 或者更低温度时,采用两级压缩循环还是复叠式循环,或者空气制冷机、斯特林制冷机循环,也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去决定。 2.制冷剂的选择 (1) 单级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可表示为 当 及 给定时,采用不同的制冷剂其制冷系数 仅随制冷剂的标准沸点 而变。根据计算,大部分制冷剂的 越高,则其制冷系数越高,因而应选用 高的制冷剂。但这不是 选择制冷剂时应考虑的唯一的因素,应连同其他因素,如热力学性质、环保要求等综合考虑,以选定合适的制冷剂。 (2) 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可以实现非等温冷却,当用于冷却介质及被冷却介质均为变温的情况时具有比较高的制冷系数。 ;二、制冷装置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1.被冷却对象的温度不要定得过低,这样制冷机的蒸发温度也就不会过低。同时,应选用最有效的冷却方式,使冷凝温度不要偏高。 2.所选用的制冷压缩机的容量应与制冷装置的冷量负荷相适应(需考虑冷量损失在内),不要选得过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冷量负荷经常变化的制冷装置(例如冷库),应选多台制冷压缩机,以便在运转中能进行合理调配;或者选用具有能量调节机构 的压缩机。 3. 选用换热器时,应采用较小的传热温差和制冷剂流动阻力。决不可采用过分增大传热面积的方法来减少传热温差,因为这将导致初投资和折旧费的增大。应该考虑强化传热的方法来减少传热温差,但强化传热往往会引起制冷剂流动阻力的增大或水泵、风机功率的增大,这时就需要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以确定最佳方案。 4.制冷剂在管道中的流速应选得低一些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