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必修二:经济模块; 所谓经济,就是指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和社会以创造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为目的,以获取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动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所从事的社会活动。; 要了解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奥秘,就不能不了解这些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培养你深邃的观察力,请从这里开始吧!
——《历史必修二·前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语解析;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 探农业之起源;黄河流域;炭化了的粟
(半坡遗址出土);;神农氏又称炎帝,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说说你认识的农具及用途;下: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木石骨蚌 —— 铁器
(原始) (春秋战国);1、生产工具的改进;云南的刀耕火种;“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春秋时,孔子有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牛与耕相连作为人名。
这说明此时农业中已经采用牛耕。;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哪些优点?;刀耕火种 (原始)——铁犁牛耕(春秋战国);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成都平原的都江堰;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塞上江南
河套平原;坎儿井示意图; 请你总结从战国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并推举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古代水利事业?;农具、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兴修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变化?;三、思农业之特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天仙配”、“牛郎织女” 都反映了农民理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活状态? ;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班固《汉书》;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4、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建庙崇拜。那他们父子修筑的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灵渠;5、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6、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7、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
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土地兼并
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
D、政府的“均田”;8、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
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 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5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6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7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09版人民必修2).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09版人民必修二).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导学案(09人民版必修2).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二).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 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二).doc
-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09版人民必修二).doc
- 1.1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3).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二).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09版人民必修二).doc
- 1.2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3).doc
-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09人民版必修二).doc
- 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创新演练大冲关(人民版必修三).doc
- 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09人民版必修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