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达股份跨界收购资本局.doc
PAGE
PAGE 6
精达股份跨界收购资本局
大股东提前低价入股高锐视讯帮助精达股份避免借壳又获得了收购的溢价,而高锐视讯的净利润却有不同的版本。
在停牌近半年之后,精达股份(600577.SH)的重组方案终于出炉,高锐视讯有限公司(下称“高锐视讯”)以60亿元的身价加盟精达股份。
这或许是一场迟到的收购。三年前宝光股份(600379.SH)就曾计划将高锐视讯最主要的资产――浙江创亿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创亿光电”)予以收购,在港上市的高锐中国物联(01682.HK)也曾想以天价收购高锐视讯资产。
时过境迁,如今精达股份成了高锐视讯买盘人。为了这次收购,大股东精心谋划的方案躲过了借壳的红线;然而,解除完境外架构的高锐视讯最近两年的发展愈发艰难,公司的净利润也有着不同版本。
三次冲刺资本市场
精达股份披露的收购预案显示,公司计划以“股份+现金”的方式,作价60亿元收购高锐视讯100%股权,同时以900万元收购香港高锐持有的Enablence的5.89%股权。
其中,现金支付的4亿元全部支付给了高锐视讯的大股东香港高锐,其余股东则获得精达股份以4.08元/股发行的股份。此外,精达股份同样以4.08元/股募集配套融资22.5亿元,用于河北承德智慧城市项目、本次并购交易的现金对价及支付中介机构费用。
对于停牌前市值不过80亿元的精达股份来说,逾60亿元的收购堪称大手笔,不过对于港股高锐中国物联来说,这样的收购只是“小巫见大巫”。
2015年3月,高锐中国物联曾公告,计划以2.87元/股发行股份,作价364亿港元收购高锐控股全部股权,高锐控股拥有的资产也正是此次精达股份收购的标的。
收购持续接近一年之后,2016年1月份,高锐中国物联宣布收购协议失效,公司的市值从15亿港元跌至5亿港元。
对于A股的投资者来说,高锐视讯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对于其主要资产创亿光电,市场或许不应该陌生。高锐视讯的两家子公司是创亿光电和浙江创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创佳数字”),几乎是公司全部收入和净利润的来源,仅创亿光电就占到70%以上。
高锐视讯的前身浙江创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创亿科技”)是创亿光电的唯一股东。2013年1月,宝光股份宣布停牌重组,根据当时所披露的信息,公司计划向锐运国际有限公司和汕头市日冠阳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定增,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创亿科技100%股权。
不过,筹划了近半年时间之后,2013年6月底,宝光股份宣布,由于相关股东就股权转让事项未达成一致,因此公司决定终止重组事项。创亿科技的首次资本市场尝试就这样无疾而终。
收购没有成行,当时的宝光股份二股东华安财险掌门人李光荣却由此与之结缘。三年后,李光荣执掌的精达股份将创亿光电一并拿下。
大股东低价入股一举两得
收购之前,李光荣控制的特华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精达股份24.62%,不考虑配套融资,重组完成后其持股下降为18.82%,香港高锐的持股为10.48%,李光荣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不过,控股权的锁定早在收购公告披露前就已经开始谋划。
2016年5月份,高锐视讯完成了海外架构拆除工作,从6月份开始,高锐视讯展开了一些列的股权转让行为,原本持股98.95%的香港高锐在收购前夕持股比例稀释至30.04%。
包括精达股份大股东特华投资和爱建集团(600643.SH)在内的众多机构分享了此次收购盛宴。
从6月到9月,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高锐视讯完成四次股权转让,股东由当初的两名迅速增加至16个,如果没有这些股权转让,香港高锐几乎独享了60亿元的估值,而收购也将构成借壳无疑。
正是新晋股东的到来,使得特华投资守住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位置,并且在高锐视讯转让股份过程中,特华投资也提前入股,分享了10%的股份。与其他股东以60亿元的估值入股不同,特华投资入股时几乎打了三折。
8月,香港高锐将其所持有的高锐视讯10%的股份以2.22亿元转让给特华投资,同时入股的还有另外10家股东,他们入股高锐视讯时的估值也和特华投资一样,都为22.2亿元。
就在特华投资等11家股东入股前两个月的6月份,上海鼎昭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鼎彝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提前入股高锐视讯,前者出资8亿元获得13.33%的股份,后者获得3.33%股份的代价是2亿元。
两家公司入股时高锐视讯的身价已经达到了60亿元,可两个月之后特华投资等股东入股时,高锐视讯的估值迅速缩水至22.2亿元。
然而,在特华投资入股之后的8月底,高锐视讯又完成两次大规模的股权转让,此时高锐视讯的估值又“神奇”般恢复至60亿元,爱建集团出资6.72亿元从香港高锐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