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章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
第三章 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 该课程中所采用的平差模型为间接平差,即所选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这样可以将每个观测值表示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组成观测方程。
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采用的平差准则为最小二乘法:;从而平差值结果为:;4.解算法方程,求取未知参数;
5.精度评定。
平差程序设计不仅仅是“写程序”,测量程序设计还包括程序功能设计、平差模型选择、算法选择、数据接口设计等内容。
一般应按数据处理和计算功能的划分,将网平差程序分为若干独立函数(或过程),每个函数(或过程)完成特定的计算或操作,当需进行某种平差时,再调用这些函数即可。; 二、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数据组织及处理流程;2.1 水准网平差中数据的组织(数据文件格式的设计);2)已知点高程信息:该部分占N1行,每行格式为
已知点编号,该点的高程(单位:米)。
注意:在给控制点编号时,先给待定点编号,然后给已知点编号。编号从1开始顺序编号。
3)高差观测值信息:该部分占NS行,每行格式为
测段编号,测段起点编号,测段终点编号,测段观测高差(单位:米),测段长度(单位:千米)。
4)点名信息:该部分占N(N=N1+N2)行,每行格式为
水准点编号,该点名称
其中点名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即4个汉字。但最好用字符串命名。; 以下为一具有两个已知点、三个待定点和七个测段的水准网的示例数据,打开TXT文件文件后,内容如下。
2 , 3 , 7
4 , 5.016
5 , 6.016
1 , 4 , 1 , 1.359 , 1.1
2 , 4 , 2 , 2.009 , 1.7
3 , 5 , 1 , 0.363 , 2.3
4 , 5 , 2 , 1.012 , 2.7
5 , 1 , 2 , 0.657 , 2.4
6 , 1 , 3 , 0.238 , 1.4
7 , 3 , 5 ,-0.595 , 2.6
1 ,P1
2 ,P2
3 ,P3
4 ,A
5 ,B;2.2 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要整洁、简练、实用、方便有关数据的输入或输出,必要的话要考虑和用户的交互,尽量不要画蛇添足。;水准网平差输入界面一;水准网平差输入界面二;水准网平差输入界面三;四、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查; 显然邻接点不是唯一的,但是我们规定每个点只有一个邻接点;当网中每个点的邻点都唯一确定时,顺着邻接点又可找到邻点的邻接点,这样一层一层地找下去,最终找到目标点,每个点到目标点的路线是唯一确定的。
根据邻接点的概念可知,任何一点沿邻接点到目标点的路线长度是其邻接点到目标点的路线长度再加上该点与其邻接点之间的路线长度。当一个点有多个点可以作为邻接点时,只选择路线最短的一点作为邻接点,这样就可保证沿邻接点到目标点的路线是最短路线。; 设p1选择p2作为邻接点,P2到目标点的路线长度为S2, p1到p2的路线长度为S12,则p1到目标点的路线长度S1为
S1=S2+S12
若还有一点P3也是P1的邻接点,则经由P3到目标点的路线长度为
S’1=S3+S13
为了寻求最短路线,显然当S1S’1时,应选p2作为p1的邻接点,反之应选择p3作为p1的邻接点。因此寻求最短路线的过程转化为给每个点寻找邻接点的过程,当每个点都有了邻接点,且这个点连接的路线又是最短路线时,搜素工作即告结束。;综上所述,设目标点点号为k1,搜索各点到k1的最短路线的计算过程如下:;根据p1、p2得到p1到目标点的路线长度S1和p2到目标点的长度S2,再结合p1、p2的路线长度S12,判断p1是否可以作为p2的邻接点,以及p2 是否可以作为p1的邻接点。
那么p1可作为p2的邻接点的条件为:
S2S1+S12 …(条件1)
p2可作为p1的邻接点的条件为:
S1S2+S12 …(条件2)
若条件1成立时,Neighbor(p2)=p1,S(p2)=S1+S12;
若条件2成立时,Neighbor(p1)=p2,S(p2)=S1+S12。;(4)当水准网的规模较大时,在循环访问每一个观测值后某些点到目标点的路线还不是最短路线,甚至有些点还没有找到邻接点,需要转到(3)继续为寻找路线最短的邻接点,直到所有的观测边不再满足条件1和条件2,这时表明每个点都已经找到了到目标点最短的邻接点,搜素工作结束。;最短路线搜索函数FindShortPath(p as integer, exclude as integer, neighbor() as integer,diff() as double, S() as double); 闭合差的限差为:
假如网中共有m个已知点,将m个已知点两两组合,计算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