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与使用.pptVIP

第4章第2节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与使用.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第2节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与使用

设计教师: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马铃薯系 段伟伟;可见分光光度法;1.光源:;3.吸收池: 玻璃——能吸收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 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要求:匹配性(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 4.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 可见分光光度法 ; 2.显色剂 在显色反应中与被测组分生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 无机显色剂: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氨水等。 有机显色剂:如磺基水杨酸、邻菲罗啉、结晶紫、孔雀绿等;;3、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1)灵敏度高 2)选择性高 3)生成物稳定 4)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与有色 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度),应满足 ?? 60nm。;4、显色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固定待测组分的浓度 和其他条件只改变显 色剂浓度测定吸光度。 做A-显色剂剂用量cR的关系曲线如图。 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作为显色条件。 (2)溶液的pH值 固定待测组分的浓度和其他条件只改变溶液的pH值测定吸光度。做A-pH曲线,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温度 固定待测组分的浓度和其他条件只改变反应温度,测定吸光度。做A-T曲线,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温度范围。 (4)显色时间及稳定时间 固定待测组分的浓度和其他条件只改变反应的时间,测定吸光度。做A-t曲线,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时间范围。;(5)、干扰的消除 1.加入掩蔽剂   选择掩蔽剂的原则是:掩蔽剂不与待测组分反应;掩蔽剂本身及掩蔽剂与干扰组分的反应产物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 例:测定Ti4+,加入H3PO4掩蔽剂使Fe3+(黄色)成为[Fe(PO4)2]3-(无色),消除Fe3+的干扰。 2.分离干扰离子   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预先除去干扰物质。;3.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     通过控制适宜的显色条件,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 4.选择适宜的波长   避开干扰物的最大吸收,配制适当的参比液,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 5.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   利用被测物能形成三元络合??的特点,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三、吸光度测定条件的选择 1.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 一般应该选择λmax为入射光波长。但如果λ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灵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2.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 ;参比溶液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3.控制适宜的吸光度读数范围; 1.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下列( )保持不变。 ; 2.光的粒子性表现在下述( )性质上。 ; 3. 下列( )光谱属于分子吸收光谱。 ;4.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在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发生( )类型的跃迁。 ;1.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2.什么是吸收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3.显色反应如何选择? 4.吸光度测量条件如何选择? 5.光度分析法中,参比溶液应如何选择? 答案 ;1.答: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b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液层的厚度b和溶液的浓度c成正比。即A= lg(I0 / I) = εbc ;3.答:以入射光波长作横坐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每一波长下物质对光的吸光度作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其作用是:选择入射光波长,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则分析的灵敏度最高。因此,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中选择测定波长的重要依据。 在某特定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称为标准曲线(亦称工作曲线)。它是作为待测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如果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待测试液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就可查得待测试液的浓度,这就是标准曲线法。;4.答:显色反应的选择原则是:(1)选择生成的有色物质(MR)的ε较大的显色反应;(2)显色剂(R)在测定波长处无吸收 ,即ε尽可能小;(3)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MR)的组成要恒定,化学性质稳定。 5.答:吸光度测量条件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入射光的波长应根据吸收曲线选择λmax为宜。因在此波长处ε值最大,使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参比溶液的选择: 在吸光度的测量中,由于比色皿的反射以及溶剂、试剂等对光的吸收,使得; 测得的吸光度值不能真实地反映待测物质对光的吸收 ,也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待测物质的浓度。为了校正上述影响需要正确选择参比溶液。通过调节仪器使参比溶液的吸光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