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
法国学者黑尔维希曾断言:“一个法律构成要件只产生一个请求权。”这一观点曾
被西方学者奉为请求权行使的重要原则。但是,现实中各种违法行为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由此所提出的责任和请求权竞合现象,使上述原则不断受到
挑战。
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逐渐加深了对责任和请求权竞合的认识,现就合同责任与
侵权责任的竞合作一浅谈。
第一章、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概念与特点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指同一行为事实在同一当事人之间,同时符合两种
以上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并发生以同一给付内容为目的的请求权。
民事责任竞合的产生,是由于民法法系中的理论体系的严谨性,讲究理论内在的
和谐,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理论(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在观察具体生活事实中
的冲突。两种责任竞合的出现说明了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既相互对立又互相渗透
的状态,体现了两种责任区别的不彻底性,也体现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
的违约行为的多重性。
1.1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有哪些特点呢?
1.1.1 必须是同一不法行为。如果行为人实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法行为,引起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同时发生的,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承担不同的责任。
1.1.2 同一不法行为既符合合同责任的构成要件,又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使两种民事责任针对同一不法行为并存。
1.1.3 必须是同一民事主体。引起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同时发生的同一不法行为,
是由一个民事主体实施的。这一不法行为同时符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
件,因而,其可能承担双重责任的主体是同一人,其可能享有双重请求权的主体
也是同一人。
1.1.4 必须发生同一给付内容。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同时并存,相互冲突,但当
事人只能获得一次给付满足,如同时并存获多次满足,对行为人是不公平的。
1.2 对于民事责任竞合的理论阐释,最为典型且影响较大的是三种学说:法条竞
合说、请求权竞合说和请求规范竞合说。
1.2.1 法条竞合说
又称非竞合说,法条竞合说的概念,是在刑法上首先确立的,后来被引用到法学
研究中。该学说认为,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都是侵害他人权利的不法行为,二者
在本质上并无差异,侵权行为是违反权利不可侵害的一般义务的行为,违约行为
是违反当事人约定的特别义务的行为,违约行为是侵权行为的特别形态。违约行
为的法律责任规定与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因此,
当同一行为事实同时具备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时,依特别法优于普通
法的原则,只能适用合同责任规范,只产生合同上的请求权,不存在责任竞合。
这符合合同法与侵权法分离前的传统观念,至今法国的学说、判例仍主张这一学
说,德国在本世纪之交以前主倡此说。
法条竞合说体现了合同法与侵权法分离以后人们普遍认为的合同至上精神,具有
确定法律适用的单一性,避免了双重请求权的存在等优点,但是,法条竞合说忽
视了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差异,无视合同法与侵权法分离和独立,同时将违约
行为作为侵权行为的特别形态,具有逻辑上的困难。侵权行为不能当然地包容违
约行为,而违约行为、侵权行为在一般共同要素上相互排斥,没有共同的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法条竞合法不能客观公平地评价当事人的利益,仅适用合同责任
1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可能导致不利于受害人的严重后果,与民法传统的公平理念相去甚远。
1.2.2 请求权竞合说
该说认为,同一行为事实同时符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规范时,应适用各自的规
范,由此产生了两个请求权,独立并存。在此基础上又分化为两个基本理论:
(1)请求权自由竞合说,即认为两个独立存在的请求权绝对独立,受害人可以选
择其中的一个行使,当其中的一个已达目的时,另一个随之消灭;当其中的一个
因故无法行使时,则可行使另一个请求权。此外,两个独立并存的请求权,受害
人可以分别处分,或者让与不同的人,或者保留一个而将另一个让与别人。显然,
该学说可能使债务人的义务双重化,不符合债务人的利益,同时使法律特别规定
减轻合同债务人的注意义务及短期时效成为具文,有违立法目的。并且,受害人
得以任意处分两个请求权,容易造成诉讼上的困扰。可见,该学说是为了保护债
权人而以侵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
(2)请求权相互影响说,即认为两个独立存在的请求权并非绝对独立,而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