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07版人教必修二).doc
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07版人教必修二)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
1、掌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2、知道耧车、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及作用。
3、知道代田法等耕作技术的进步。
4、认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夯实基础: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早期农业的起源。
(1)时间:距今①________左右。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的稻谷。(考古发现)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民间传说)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②______和粟的国家。
(一万年、水稻)
2.原始农业。
(1)主要耕作方法:③____________。
(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农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刀耕火种)
思维拓展: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 田”的卜辞。(“ ”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诗·周颂》亦有“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的记载。
请回答:由此可以推断殷商时期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点播:从生产工具看,使用从生产工具看,使用耒耜;
从生产组织方式看,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集体劳作)。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④________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的⑤________牛耕方法,到东汉已经推广到珠江流域。⑥______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⑦________犁。至此,我国的耕犁已经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⑧________法已经使用。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⑨________法,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撒播方法先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⑩________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曹魏时,经改制的?________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________;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了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春秋战国、耦犁、汉朝、曲辕、垄作、代田、宋、都江堰、汉、翻车、筒车)
思维拓展: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______________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________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评价: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但农民的经营规模小,所受的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
思维拓展: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据此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拨: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知识体系:
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及意义
1.变化。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汉代:从使用耦犁到二牛一人的方法,牛耕普及全国;唐代:曲辕犁(犁耕基本定型)。
2.意义。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进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原因)。
(2)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课件岳麓版选修2.ppt
- 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课件(岳麓版选修2).ppt
- 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课时提能专练((岳麓版选修二).doc
-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3).doc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化作业(人教版必修2).doc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创新演练(人教版必修2).doc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2).doc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 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 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 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 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 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doc
- 第一章第1课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人教版必修三.ppt
-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doc
- 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