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120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报120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PAGE  PAGE 2 视觉艺术情报信息 2016年第6期(总第120期)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图文信息中心 2016年5月17日 目 录 智慧校园 编者注……………………………………………………………………………1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1 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具有的特征…………………………………………2 支撑智慧校园的若干关键技术…………………………………………………3 智慧校园的主要技术载体………………………………………………………6 智慧校园的发展策略……………………………………………………………9 高校智慧校园应用策略研究…………………………………………………10 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的建设………………………………………………12 嘉兴学院无线校园网运维管理方案和未来智慧校园应用展望……………15 智慧校园系统解决方案………………………………………………………17 PAGE 19 智慧校园 编者注: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本世纪初的第一个十年,国内学校围绕着数字校园的酝酿、规划、建设和应用展开教育信息化工作。数字校园建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数据整合与应用集成两个方面,其目标是实现学校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应用集成,构建基于统一标准、各类信息充分共享和流通的学校统一数字平台。 回顾、总结、重新审视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与应用效果,我们发现,数字校园还远非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终极目标,甚至还没有达到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校园在一段时期确实对学校的传统业务流程及教与学模式产生了一些变革,但这种变革仍然是被动、缓慢的,没有产生显著、可持续的影响。究其原因,江苏师范大学的王运武以系统思维的视角论述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系统思维缺失现象,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等从学习环境的变革趋势视角分析了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演进的必然性。当前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数字校园建设主要聚焦信息门户平台与部门管理系统的业务整合和数据集成,在最根本的教与学方面融合度不够,难以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 2.大集中式、并发式的建设牺牲了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性、复杂性和可扩展性,导致许多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不如预期。 3.数字校园整体上体现的仍是管理思维,服务模式单一,主要依赖被动处理,对最终用户的服务支撑能力依然偏弱。 4.访问方式在时空特性上存在局限,校园内外信息化环境相互“割裂”,交互性不强,难以形成覆盖学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整体联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技术并非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其原因可以归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出现在数字校园建设理念与整体规划上。数字校园建设初期,大部分学校都建成并应用了基本覆盖学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学校的数字校园规划基本上都围绕着实现系统间的数据整合、交换以及业务流程贯通展开,但这些系统是为了方便业务部门的日常管理建设的,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向最终用户的服务理念,在使用上往往以用户的不便来换取管理的便利。在这种建设理念下,即便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效果较好的学校,信息化应用与最终用户的紧密度和亲和度仍存在很大距离。第二个层面出现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过程中。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协调与合作成为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多数情况下,参与数字校园建设的学校各部门,由于角色、视角、能力的不同,容易产生校内群体的利益博弈。在平衡与协调校内利益过程中,学校很难形成一股保证数字校园正向进化与协同发展的合力。 因此,学校信息化迫切需要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也为这种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实现手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01期 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具有的特征 1) 环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