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种下致富基因 宝宝投资远胜于炒房炒股.doc

为孩子种下致富基因 宝宝投资远胜于炒房炒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孩子种下致富基因 宝宝投资远胜于炒房炒股

为孩子种下致富基因 宝宝投资远胜于炒房炒股  这不只是“钱”的事 ——一封写给年轻爸爸妈妈的信   我是一个“新爸爸”,我的儿子“瓜瓜”,出生在2008年12月。   和其他父母一样,瓜瓜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责任”。   首当其冲的便是钱。   “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一百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一百多块钱,进出都要钱,整个儿一双向收费!”《蜗居》中的这句台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见过不少的家长,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出手特别大方,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   我不是“房奴”,也不是“孩奴”,但我绝对不会吝啬对瓜瓜的投入。和我一样,在衡量成本与收益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选择重质而不重量——尽可能地推迟生育年龄,在职业和收入较为稳定的时候才生育子女,在一个子女的身上实现投入的最大化。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未来前景光明。而我也不例外,我希望瓜瓜能成为个“小小巴菲特”。   为了成为小小巴菲特,我开始为瓜瓜积攒驾驭基金。举例来说,在瓜瓜出生后,我与瓜瓜妈就他今后是否需去海外留学、是否要买学区房,达成了共识。并为此订出了理财目标,并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例如10年后要存到100万元),写在字条上放进皮夹。   从今以后,当我想要冲动购物,这张字条就可以提醒我:不要买!   西方有句谚语说,“安度晚年有两种方法:要么认真储蓄,要么死了算了”,其实亲子理财也是同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要想成为一个“小小巴菲特”的“富爸爸”,我们必须理财,必须投资。   在为瓜瓜理财时,股票、基金、保险,乃至房产,一个都不能少。   但“小小巴菲特”的长大,这不止是“钱”的事。   孩子要想成为“小小巴菲特”,并不只是学会 如何投资。事实上,让孩子建立一套面对物质生活的价值观,其意义远高于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钱、赚钱。   这一代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幸福得多,吃的、玩得几乎是唾手可得。父母应从小注意小孩的财商培养,财富可以传承,但能力却必通过学习。成为“富人”还是“穷人”,并不取决于父母留下的“财产”,而在于孩子掌握了多少专业能力与财商知识。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岁之前左右建立。财商的培养,一定要从宝宝抓起。从小养成的理财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的。   父母应在孩子性格养成的黄金期,就为孩子种下“致富基因”,让孩子从小就习惯金钱的使用及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书也力争能为0-12岁儿童的家长,给出一些培养财商的建议:   父母不要帮子女太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拼才懂珍惜;   教子女理财,必须先给他们正确的观念,再来培养他们方法与工具,最后才是给财富;   孩子的财商教育需循序渐进,家长应先教孩子“消费”的观念,然后让他们有“储蓄”的习惯,最后才是如何“投资”。毕竟孩子长大后,只有拥有足够的“储蓄”,才能有余力从事“投资”,并最终成为有钱人。   钱不是万能的。   我总觉得,我不必给孩子太多,一个聪明的头脑,一个积极的性格,完善的教育,成熟的财商,而很多东西并非必须。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的未必是父母的金钱,而是父母的陪伴。   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毕生幸福。   最后,笔者希望在此向我的太太——瓜瓜妈表示感谢!正是因为她的支持,才有本书的出版。   成不了“富二代”,就让宝宝成为后天有钱人   谨防富裕病   场景:一个宝宝对着满屋子的玩具却提不起丝毫兴趣,父母却在旁边感叹,当年我要是有辆小汽车就开心的合不拢嘴了。而另一个宝宝看到爸妈新买的玩具,却兴高采烈玩得不亦乐乎,你说哪个宝宝长大后更幸福?   “独二代”不差钱,很多父母宁肯自己艰苦点,也会把最好的给予子女。但父母有否想过,这样做已经为孩子种下了错误的理财观念。   “好好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给他们太多财产。”美国《商业周刊》就提出,父母应严防子女出现富裕病(affluenza)。   富裕病,由两个单词“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度沉溺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后遗症。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金德伦(Dan Kindlon),曾以美国逾千户家庭为样本,研究4至19岁儿童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后,提出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婴儿潮后期出生(1955至1979年)的父母,很容易变成溺爱的父母,他将其称为“溺爱世代”。原因有三:一、他们在物质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们放弃当“权威”,他们选择与儿女做朋友、采取宽松的教养方式。   和美国当年的婴儿潮一样,如今中国父母也是上一代婴儿潮的产物,他们的孩子也越生越少,他们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爱。而这一代的父母,过去都被权威方式管教,因此他们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