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近一直在看有关新教育的一些内容
最近一直在看有关新教育的一些内容,很早就听说新教育了,但一直未去做了解,仅停留于知道有那么一件事。刚开始是从那句话开始想去了解它:“让师生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就这么一句话打动了我,是呀如果能让师生多感受到幸福的教育,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人生啊!幸福教育啊!但是我还是没有去了解它,因为我觉得那纯粹就是一种梦想,在中国现今这么现实功利的教育体制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纯粹的教育实践呢,所以也就想能有一句触动我们心灵的话也就可以了。但就是最近一次搜索有关阅读类的文章,我无意中看到新教育执行校长干国祥先生的《教室里的幸福》时,他真实的描述了新教育人2010年9月在内蒙鄂尔多斯东胜罕台镇的艰辛办学的感受、困惑、迷茫、和执着的教育理想追求。
那当中一段段的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忽然泪流满面,久久不能平静。许是因为刚刚创园也有这样的经历、艰辛和感慨,深深知道要做点事情是多么的不易,所以对新教育人的执着信念和热爱更多了些崇敬,这是一群有信念和理想的人。就因为有信念的支撑,有共同的教育理想愿景,所以我们可以去克服困难,面对艰辛,虽有迷茫却依然执着追求,苦中作乐。但我想他们也应该是幸福的人,因为在这个年代,还能拥有执着的信念,还勇于实现理想和追求梦想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那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向他们致敬!!!学习他们憧憬着未来的教育幸福、教室幸福、学生幸福、教师幸福。
所以我想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做新教育,那么应该就有梦想实现的一天,就像新教育人所说的“即使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也要跳得的精彩。”
于是我决定要开始了关注和了解新教育的开始之旅,我想我会继续去了解的。因为骨子里我也是爱做梦和追梦的人,有梦也是幸福,希望真的能有幸福的教育生活那一天,为了我们的孩子不再那么痛苦的接受被教育,为了我们的老师不在有迷茫困惑的教育生活,我想我们应该心怀梦想,追求梦想,就从新教育之旅开始吧!
《教室里的幸福》
当我打下这个题目,便不由得扪心自问:教室里的事,真的让我们感到幸福吗?尤其是在研究中心成员经历了仓促空降东胜罕台,以极短的时间,想要创建新教育教室所必然遭遇的巨大艰辛之后,我们真的还可以如此肯定地回答自己:“是的,教室,就是我们创造之地,是我们的幸福之源。”
我们真的还可以如此坚定和从容么?
再者,如果没有掌声和鲜花,如果不再有一次次考试让你确信自己的学生有高过别人的成绩,你又从哪里印证“教室里的幸福”?而如果我们的幸福完全依赖、维系于这些,那么它们究竟是教室里的幸福,还是教室外的幸福呢?
我曾说,九月,是教育年历的第一月份,九月一日,是校园和教室里的元旦。
但今年的九月和教育元旦,对新教育研究中心的成员来说,却并非是一首清丽美妙的诗。诚如他们在暑假中阅读的《筑居思》这样的文章中所阐述的一样,他们与其说是在栖居,不如说是在劳作,与其说是在歌唱,不如说是在建基。而挥汗劳作之际,我们真的已经望见未来枝头的花朵绽放,如新教育之梦所承诺的那样么?
对研究中心成员来说,这短短的两三个星期,漫长得像是一整个北方的冬季,或者一整个南方的夏季。
他们似乎已经吃了一年以土豆为主食的伙食,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积储下一桶水,作为一整天的洗漱、清洁之用。他们似乎早就生活在这里,和大部分语言不通的家长不断地交流,和或占一半以上没上过幼儿园的一年级新生、和相当数量的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被拉下的孩子们,一道在经历着“上学”这件既痛苦又美妙的事。
是的,抬起头,才发现已经走了这么远。而回头细数日子,却也不过刚刚抵达——八月下旬,我和魏智渊还在东胜谈团队迁徙的可能性,现在,我们已经成了这片沙漠化土地上的忠诚土著。就我个人而言,就像数百年来先辈们扎根于此一样热爱着这土地,而事实上,这份热爱只是因为这干涸的土地里深藏着新教育的梦之种,深藏着新教育研究中心拥有一片纯粹教育土壤的渴望。
教室里的事,并不全然只是浪漫。
开学第一星期,一年级两位老师的嗓子完全地哑了。
虽然是小班,每班只有28个孩子,但是情况却出乎一般人所能够想像。
这是一片急速富裕起来的土地,但人民的习惯,甚至部分老师们的习惯,却大多由岁月所铸就,基本上是按几年之前的方式在运转。
估计有60%以上的家长实际上不识字,有些家长能够识得姓名,但要能够读出老师所写的信,只怕寥寥无几——于是有老师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教育特别提倡的每周给家长写的信,还有必要写么??我说,这只意味着更有写的必要,这意味着我们对家庭和家长的教育,有着空前的紧迫性。只是,也许我们给家长所写的信,也应该像绘本一样,图、照片、文字并重了。
[1] [2] [3]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