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庆声部.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庆声部.doc

PAGE  PAGE 5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庆声部   重庆作为曾经的现代文学重镇,在“新时期”忙碌丰收的景象里却几近失声。虽然,一批学者一直试图从边缘立场发出“巴蜀学派”的声音,但最终也未获得应有的认可。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长期以来,重庆作家在现当代文学史的论著中踪迹寥寥,更兼没有一部集中展示重庆文学实绩的史著,所以无论巴蜀学派如何致力,最终不免为他人作嫁衣裳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不断更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文学研究渐渐开始勃兴。于此同时,各种地方文学史或涉及区域文化与文学的论著开始破土萌生。周晓风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即是20世纪中国文学重庆声部的发声之作。      周晓风并不只是试图在众声喧哗中,发出属于巴渝学者的声音,他的这部著作显示出更高远的立意。中国当代的文学研究,有着横亘的高墙,分别存在着“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不同的研究格局。可以说,长期以来致力于文学研究的学者安守着属于自己的领域,似乎各学科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直到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位学者首先打破学科界限,试图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打通各个学术研究的区隔。一时间,响应者批评者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然而此后的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曲高和寡”,学术界在盛赞的同时,又都回到各自的领域闭门自封。真正以厚重的文学史研究或理论研究回应者寥寥可数,周晓风可算是其中一位。以《20世纪重庆文学史》这部厚重之作,将重庆上世纪初开始的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过渡和完成历史地呈现,以此作为对整个中国文学的管中窥豹。他对重庆文学生态的描述,也试图昭示着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态。尽管他的叙述是属于重庆本土的,而且自始至终都在描述重庆文学的发展和困境,但这一论述却是建立在他对“区域文学”“国家文学”“世界文学”发展的合理构架之上的。所以,周晓风在部分肯定重庆文学发展的实绩的同时,更多的是对重庆文学实绩的感慨叹息。如他对虹影、李刚、柏桦等诗人的论述上,既没有对获得诗歌奖的两???重庆代表诗人列专章论述,也没有对柏桦语焉不详。他评判的标准不是知名度而是文学创作的努力和成绩。      周晓风的立意还在于,以区域文学的理论探讨重庆文学的发展,以一部厚实的史著为区域文学正名。90年代以后,区域文学伴随着文化研究热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大家众说纷纭各执己见,始终处于论争中。重庆师范大学的区域文学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但是由于对“区域”“区域文化”“区域文学”概念的纠缠,以至于许多人对于“区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都争论不休。周晓风在长期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发现,20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与国家文艺政策、政府的指导理论以及行政区划不同的举措有着重大影响。正是鉴于以上认识,他所倾向的“区域”更多的是“行政区划”带来的整体影响,这就与“地域”“地域文化”“地域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很多说不清楚的问题由此得以明朗化。在中国现行的体制和行政区划下,文学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高级形式,它的发展不可能离开行政区划和体制政策的决定性影响而独立存在。当代文学的特殊性也就在于,它所受的这一影响比现代文学更为深远和巨大。当然,区域并不简单等同于行政区划,一方面也有其地域文化的深层因素。如作者在评价特定时期的重庆文学时就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一编对20世纪初期的重庆文学的论述更多从地域特色和乡土民情出发;对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则立足于抗战的需要,建立所谓“重庆形象”即“陪都气象”“山城意象”,借以凸显区域文化;而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庆文学的表述则更多倾向于对重庆区域文化的解读和研究了,即区域文化政策和形成的创作场、理论场。而于具体作家,周晓风更多从区域文化和文学角度加以分析和阐释,凸现其地域风情和区域文化心理的实际影响。如他对阿蛮的《依仁巷》评论和对梁平的评价,就从区域文化出发、颇有见地。这些研究成果,尤其是《20世纪重庆文学史》以切实的证据和学术分析,证明了区域文学的存在意义。      《20世纪重庆文学史》是一部由周晓风主编,集结了张中良、程光炜等诸多现当代文学专家共同完成的。准备充分、酝酿严谨,文章整体水平较高。最令人称道的是该书体例严谨、结构鲜明、论述精到。全书共四编,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重庆文学方方面面。在传统论述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基础上,每编列两章专门论述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尤其是对于儿童文学的强调,一方面显示出他宽阔的眼光,另一方面又突出了重庆本土儿童文学历史上的发展和现状。      20世纪重庆文学最值得论述的大概就是诗歌了。作为内陆的大都市,重庆既不像外地人想象的那样闭塞,也不跟从潮流亦步亦趋,在小说散文发达的时代,重庆却走出了一条“诗城”的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