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线人”现象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线人”现象析.doc

PAGE  PAGE 8 “新闻线人”现象析   如果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那些通过提供新闻线索从新闻传媒获取报酬的人,那么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已经为时不短。早在五六年前,广东的《羊城晚报》等传媒已经纷纷推出悬赏“猛料”、开通“报料热线”的做法。近来,这一做法几乎在全国传媒普及,对新闻线人的报酬也逐步攀升。   尤其是2003年11月,《新京报》刚刚横空出世便打出“万元征集新闻线索”的旗号,成为迄今国内最高的新闻报料奖,新闻线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其中特别值得观察和研究的是其引起的传统新闻体制和观念的变化。      一、“新闻线人”现身上海      进入2001年,有早晨读报习惯的上海市民拿到新年第一天的《新闻晨报》,就发现了一个新鲜的变化:这一期晨报在“上海新闻”之外增设了“晨报热线”,并在刊头打出广告――诚征新闻线索,突发事、感人事、有趣事,特设线索奖50元、100元不等。但除了新奇之外,这一举动并没有带来更多反响和更显著变化。   微妙的变化直到一年多以后才显现出来。2002年4月,一向在上海市民中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稍稍改变了几十年如一日的面孔,在该版打出了“社会新闻热线”的手机号码,虽然很不起眼,可对于一份老成持重的大报来说,却是十分重大的变化,它表达了一个重要讯息:对于那些以普通市民为读者群的报纸,即便是拥有强大的传统影响力,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它们也越来越感到准确及时、价值高的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一个月以后,变化更明显了。不起眼的“社会新闻热线”手机号码变成黑翻白对比鲜明的提示框:“提供新闻线索、反映热点问题”,下面是一串手机号码。   这样的格式一直维持到2003年10月上海报业竞争加剧以后。首先是《新闻晨报》将新闻线索的奖励标准提高到最低100元,并增设了特等奖为3000元。上海《青年报》则于9月12日全面改版前夕首次在头版推出了24小时有奖热线,而改版以后的次日更是打出了“本报新闻热线、最高奖励两千”的广告。2003年10月,《新闻晚报》社会新闻版首次打出“社会新闻、报料有奖”的口号,并推出了白天和夜间的热线电话。一场围绕着新闻线索和“新闻线人”的争夺战拉开帷幕。   以下是2003年10月22日《新民晚报》和10月23日《新闻晨报》、《青年报》采用“新闻线人”提供的新闻线索情况比较:   由上可见,在三报当日刊登的12条社会新闻中,根据“新闻线人”提供的线索采写的新闻有8条,占66.7%(其中《新民晚报》刊登的5条新闻全都是由线人提供的线索),而这一数字与此前有关传媒的统计是基本吻合的。“新闻线人”提供线索被采用后的得奖情况,10月22日《新民晚报》、10月22日《青年报》和10月23日《新闻晨报》共采用刊登12条新闻,其中获得最低奖金(50元)为6人,占50%;获得100元奖金的4人,占33.3%;获200元奖金的和未获奖金的各1人,各占8.3%。这表明,报社用以悬赏线人的重奖(2000元、3000元特等奖)极少有机会颁发,300元以上的奖金发出也很少见,新闻线人想要以此为职业,至少目前在上海显得不切实际。   从报料新闻的内容分析,绝大部分(80%~90%)属于突发事故,如车祸、火灾、落水等,其他还有一些是案件(诈骗、销售假冒伪劣等)或奇闻异事。需要指出的是,那些产生社会重大影响的灾难事故,一般都不是通过“新闻线人”报料而是由记者自己采写的(如10月23日《新闻晨报》和《青年报》“热线”版头条新闻――《三少女殒命火海》)。因为新闻线人掌握的社会资源、新闻资源都很有限,报社重金悬赏新闻线索眼下在上海还只能看作是一种竞争姿态,它的实际意义很少体现在独家重大新闻的报道上。      二、“新闻线人”带来的观念冲击和体制影响      尽管如此,不论是作为专业,还是副业、客串的新闻线人,从这支的队伍日渐扩大趋势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对传媒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新闻线人的出现,突破了新闻信源无偿的传统观念。著名的信息论创始人申农-韦弗曾经提出了关于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它包括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五个环节。过去,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充分培育的情况下,我国长期处于“党报一统天下”的格局,传媒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报道质量和传媒竞争力没有直接关联。因此,新闻线索的独立价值得不到广泛认可,向传媒提供“信源”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无偿劳动。   而当传媒进入市场后竞争加剧,传媒的商品属性大大强化,传媒面临新闻产品差异化的要求,必须丰富扩展新闻信息源。报纸、电视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要靠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以高阅读率(收视率)来吸纳更多的广告客户。为了增加市场份额,付出一些代价获得信息是“划算”的。因为,信源有偿并不是个亏本的买卖,而是高投入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