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批判集”之批判.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批判集”之批判.doc

PAGE  PAGE 5 “小批判集”之批判   郜元宝先生是当下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最初研究叙事学和海德格尔,后来能量一转,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一出手即不同凡响,研究鲁迅,作“汉语别史”,介入当代文学批评,成绩卓然可观。2008年,郜元宝先生出版《小批判集》,反响颇大,《文艺争鸣》杂志曾出专集评论。   批判这个词真好,郜元宝先生信手拈来用作题目,据说“聊胜于无”;我等也可以亦步亦趋跟着用,算是借作者之东风。且此词一用,一下子觉得虎虎生风,胆气陡生,亦领略到了“人生的热烈”。   作者说其批判是“偶尔学阿Q掷出几粒不满的小石子,表示一下不肯一起沉沦”,此可见《小批判集》之特色与初衷。“打躬作揖,你好我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坐地分赃,闷声发财,成了最大的哲学。谬论公行,指鹿为马,黑白颠倒,俗不可耐,更是家常便饭。”作者历数“沉沦”世界的诸般恶习,在这个业已沉沦的世界中他不甘沉沦,于是“掷出几粒不满的小石子”(据说这是在学阿Q),于是有《小批判集》出。因此,此书是作者在“沉沦”世界中“不甘沉沦”的生活方式之外在显现。故欲理解此书,须先懂得作者之生活方式。   作者掷出了一大把“小石子”,看起来似乎五颜六色,但也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些论题,皆承作者此前论题而来,或者是此前论题之延续。作者尽管“鲁迅附体”(写字都像鲁迅),但感谢他尚未彻底二周化,因此尚对小石子分门别类地排了排,使得我们对于其论题可以一目了然。这些文章一粒一粒地散见近几年的杂志和报章,几年前我崇拜作者,其文章都找来细读过,曾对同学们夸下海口,说我近几年虽进步不大,但成了郜元宝研究专家。故这些小石子们被收拢放入此书之前,我基本都已拜读过。现在作者聚小石子成石堆,再度掷出去,或许力量会更大吧。   作者的小石子们天女散花,掷向了吃吃喝喝,掷向了文化,掷向了使其成名的周树人和近几年读得颇有心得的周作人,掷向了其“半路出家”的本行――文学批评本身,掷向了其虽偶一为之且也批评成绩斐然的电影,掷向了华文文学,掷向了其成绩响当当的当代文学,掷向了其也曾作过的文学史,掷向了其曾作过“别史”的现代汉语。论题之广,论域之大,真够鲁迅,亦够知堂的了,或许此后我们须改说够元宝的了。曾经有一个作家,愤愤地说郜元宝先生和另一个批评家是“狗鱼”,另一个未必担得起,作者当之无愧。苏格拉底自称是雅典的牛虻,郜元宝先生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狗鱼。苏格拉底让整个雅典不舒服,郜元宝先生让热热闹闹,新书、新事、新人层出不穷的文学界不舒服。郜元宝毕竟是郜元宝,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石子尽管小,但作者掷得太准,每击必中。作者不掷鲜花,亦不抛眉眼,反而不停地掷小石子,这本身就让人不舒服,何况掷得这么准。越来越多的人说,郜元宝先生近几年文章越写越尖刻,其实是作者抛石子越来越准,作者微笑,偏侧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   作者似乎不经意用的“小石子”之喻,或许从正反两面说出了文学批评家的本质。文学批评家就是掷小石子的人。媒体多盲视,每一大作家新作出,每一大导演新电影出,每一大师新作出,“好评如仪,报道如仪,炒作如仪”,此时你若恰好是文学批评家,恰好看出破绽,恰好不愿意沉沦,且恰好不能已于言,不妨掷出一粒小石子,让这个疯狂的世界尚能心存敬畏,让这个日益平庸的世界尚知道何为高贵。可是文学界和娱乐界永远都是热气腾腾、欣欣向荣,若文学批评家天天掷小石子,不知道会不会累得气喘吁吁,不知道掷出的小石子会不会被口水淹没,更不知道掷出的小石子会不会亦加入这场永不会止息的热闹,如此小石子反而成了伤害抛石子者之物,如此小石子反而成了娱乐助兴之物。   我一直困惑于鲁迅晚年的选择,若他不四处掷小石子,分散了注意力,弄得自己太累,或许可以掷出更大、更多的石子。郜元宝先生一粒一粒小石子不断掷出,我总躲在暗中为其叫好。我知道,作者的小石子足够多,作者的“小批判”也足够锋利。可是世界这么大,事件这么多,纷纷芸芸,层出不穷,作者的小石子是否够用,作者会不会有朝一日如同女娲补天一样掷得累了。若“掷小石子”的方式不起作用,我们是否须换一种“批判”的方式。以郜元宝先生“术业有专攻”的海德格尔为喻,海氏的《存在与时间》当然不是一部不食人间烟火的著作,其中回荡着时代的问题,亦是对时代问题的诊断。海氏不是四处掷小石子,他看准了西方世界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存在被遗忘”,于是用力不止,欲为西方哲学重新奠基。在海氏看来,此问题若可以解决,其它一切问题自会迎刃而解,此问题可以解决,时代问题自然会烟消云散,故海氏不须亦不必掷小石子。若只掷小石子,即使两个拳头出击,三头六臂,四面玲珑,上天入地,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徒然耗费精神。文学界、娱乐界依然热热闹闹,风光无限,我们掷出小石子,即使精准,击中了他们的头部或者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