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评定技术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性瘫痪的评定技术PPT课件

小组成员:张思含 王倩 唐锋 许芳、李碧珠、唐敏、孙方睿 ;(一)定义;(二)病因及病理 脑瘫的病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患儿脑部缺氧或脑部血液灌注量不足。 ①出生前病因:胚胎期脑发育畸形,孕妇妊娠期间感染,糖尿病等,影响胎儿脑发育而致永久性脑损害。 ②出生时病因:新生儿窒息缺氧、产伤、核黄疸等。早产是脑瘫的确定病因,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等致胎儿脑缺氧。 ③出生后病因:包括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O中毒、头部外伤、严重窒息、持续惊厥及原因不明的急性脑病等,病变为非进展性,脑损伤程度取决于发病当时,不会进一步恶化。 ④遗传性因素:父母近亲结婚以及在家族中出现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性畸形者,幼儿发生脑瘫的几率增高。 ;病理特点;(三)临床表现与诊断;1)痉挛型脑瘫:约占70%,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主要表现如下: 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各大关节多表现为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屈曲,手握拳,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 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翻或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 2)、手足徐动型 约占20% 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以不随意运动 为主要指征,主要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的、不规则的、不能控制的、无目的的动作,面部常有怪异表清,反复出现舌尖节律性伸出与缩回动作。紧张兴奋时不自主运动↑,安静时↓,入睡后消失。 ;3)、弛缓型 也称软瘫,见于婴幼儿。主要是缺乏抗重力的能力而造成自主性运动的能力低下,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肌张力明显低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运动障碍严重,不能竖颈和维持直立体位等,常伴有智力和语言障碍。;4).共济失调型 较少见,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不稳、醉酒步态,容易跌倒。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验难以完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 ;5).混合型 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类型,如痉挛型伴手足徐动型等。 ; (2)按瘫痪部位分类 1、偏瘫:指一侧上、下肢的瘫痪 (B) 2、双瘫:是四肢瘫的一种类型,指两侧下肢重于两侧上肢的瘫痪 (E) 3、四肢瘫:指四肢都发生的瘫痪 ( C) 4、截瘫:双下肢受累,常有遗传性 (D) 5、单瘫:指一个肢体的瘫痪 (A) ;(3)按运动障碍程度分类; 2.诊断要点: (1)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 (2)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 (4)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等障碍。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6)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头部CT、MRI、B超、EEG、SPECT、脑血流彩色多谱超声、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等。 ;二、康复评定技术;(一)CP严重程度分级;(二)原始反射和自动反应的评定;常见反射的出现和消退意义;检查体位:任意体位。 检查方法:突然大声地喊叫或发出刺耳的噪音。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卧位。 检查方法:对手掌或脚掌持续加压。 反应:手指或足趾屈曲(图11-6) 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足趾跖屈,妊娠28周。 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6个月;足趾跖屈,出生后9个月 ;侧弯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检查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检查者将被检者头部转向一侧。 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另一侧的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犹如“拉弓射箭”或“击剑”姿势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在出生6个月以后仍存在上述反射。;①方法一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检查者取坐位)。 检查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前屈。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②方法二 检查体位:被检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 检查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后伸。 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两下肢屈曲或屈肌的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放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